我市农村闲置学校被盘活 网友呼吁再给力些
上周,本报关于农村闲置“麻雀学校”再利用的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网友们晒起身边的闲置学校,并希望政府对这些闲置校舍的再利用可以再给力些。
本报报道称,我市各县有不少 “麻雀学校”被撤并到中心小学。目前,撤并的学校多转办为幼儿园、成人文化学校、群众的文化生活场所,还有的进行招商引资,有的被用作仓库、加工厂及其它小型的工厂等。对于农村闲置学校,其实网友早有留意,如今听到部分闲置学校被充分再利用,不禁拍手叫好,“早就该这么办了!
不过我们那里还是有闲置的校舍,被用来养鸡、晒谷,太浪费了,再利用措施还要再给力些啊!”网友“白饭鱼”说:“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在农村靠爷爷奶奶管又不放心,只好想办法让孩子到城里上学,加上农村教学质量还是不如城市好,农村学校好多都办不下去了。”网友“冰凌子”则认为,“到城里读书,路途远,要住校,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经济负担,加重城市学校的负担。所以,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投入,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才是根本!”
农村闲置校园校舍的存在,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地处偏远、利用率不高的校园校舍长期空置,随意处置的现象比较普遍,而且,随着一些小学教学点的陆续撤并停办,还将有新的闲置资源。从资源利用上看,如何加强和规范闲置校园校舍的管理和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益,让闲置的校园校舍不再“闲”,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这实现起来有点难度,资金、用途、土地证、房产证,都是阻碍。若想避免再次出现闲置校园校舍此类的棘手问题,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在下一阶段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中坚持科学合理原则,同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均衡发展,从根本上促进教育公平。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一乌龟背上刻有人名和日期 捡到者寻找这只龟的主人
下一篇:车被刮花引发纠纷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