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市区客家文化公园铜像广场以南景观工程已完成调整优化

市委书记何忠友现场查看公园建设情况 

省住建厅党组书记王芃到公园调研

市长彭建文、副市长李扬达在公园了解景观工程建设情况

 

 

【核心提示】

    路从花影过,人自柳荫来——这是久居城市的市民对诗意栖居的遐想。现在,随着客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推进,这份美好的愿景已渐变鲜活。

   9 月21 日,顶着烈日,市城管局局长张金城再次来到公园建设现场,和工人们一起协商怎么种好广场入口的一棵苹婆树,“每一棵树要种下去都得花大心思,位置对不对,树面好不好看,要在现场多次调整。”

  记者了解到,自客家文化公园铜像广场以南景观工程开始优化以来,公园的建设者们就对每一个景观进行精雕细琢,力求达到最好的绿化和视觉效果。 “我有一个梦想,要把公园的绿化景观当作一幅山水画,用心画好它,让市民满意。”张金城说。

   这个梦想,充满着浪漫和诗意的情思。而承载它的,是市民对“公园城市”的殷殷期盼,是建设者们付出的每一点汗水和智慧。

思路:用心绿化好“客厅”

      如果把中心城区看做河源的“客厅”,那么,客家文化公园就是这个客厅中最重要的一道绿景。

      去年春节,公园一期工程对外开放,市民们无不拍手称好。但在高兴之余,也有人提出,公园的绿化太单调,缺少亮点,应该丰富绿化层次,增添色彩。

      这些意见,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以及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市委书记何忠友指出,城市不仅要建设好,也要保养好,“客人来到我们的‘客厅’,首先看绿化,看有没有大树,这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气度。所以要尽早种树,十年后树就长大了。”市长彭建文建议:“要通过多种一些开花的植物来提升公园的景观质量,力求有亮点,能抢眼。”副市长李扬达也认为,公园的绿化应该有视觉冲击力。

      由此,客家文化公园的建设重点转入了对铜像广场以南景观工程的优化调整,力求为“城市客厅” 多添一份新绿,多增一些色彩。

举措1 请专家“把脉”景观建设

      张金城把客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比作是画一幅山水画,既要有整体构思,又力求每一笔都妙至毫巅。

      “所以,公园建设应集思广益,特别是需要专家指点。”张金城告诉记者,今年4 月,市城管局专门邀请了华南农业大学的李敏教授等6 位国内知名园林专家,为景观工程的调整优化进行“把脉”。不同以往的是,这些专家是公园建设的“专诊医生”,可以长期为公园建设出谋划策,“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换一批专家,就换一种建设思路的情况,保证了公园景观建设的高水平。”

      同时,市城管局还与华南农业大学林业学院签订协议,在客家文化公园共建教学示范基地,让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公园建设中来。

      “专家的指导很有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张金城说,各方 “给力”公园建设,让他们对画好这幅山水画信心更足。

举措2 种大树提升绿化效果

      在专家们的指点下,市城管局对一期景观工程的调整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种大树,提升公园绿化效果;二是丰富色彩,让公园“无处不飞花”。

      “我们在公园广场的两侧,种了两排香樟。”张金城说,种大树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现在,从中山大道看过去,铜像广场以南已经是一片葱翠,等今后这些大树笼荫如盖时,公园将更加绿意盎然。

      当然,光有“绿”还远远不够,好的山水画讲究浓墨淡彩,意境悠远。为此,市城管局在不同的区域种植了桃花、梅花、美丽异木棉等花木。等到花开时,公园就会变幻出不同的色彩,红的,黄的,粉红的,绚丽多姿。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花木都是组团式种植,这让每一种花都能在视觉上形成一个色带,宛如给公园缠上了一条条五彩的腰带。

举措3 乡土花木成“主力军”

      客家文化公园是一座市民公园,景观建设中自然也要体现出“河源特色”。所以,在花木的选择上,市城管局也充分考虑了市民的愿望,在公园内种植了很多大家喜爱的香樟树和桂花树。

      张金城告诉记者,此前,我市曾举行过市树、市花的评选活动,香樟和桂花都是市民比较中意的“候选者”,“香樟既是行道树,也是园林树,我们在公园入口种植了两排,这样,公园就有了一个明晰的分界线。”

      他说,香樟既是普通市民喜爱的树种,也被很多名人所青睐。孙中山的夫人宋庆龄就独爱香樟,毛主席常住的丰泽园门前也有一棵大香樟树。

      而桂花,自古以来就与客家人渊源深厚。以前,很多的客家建筑都有花楼,有花楼就必种桂花,寓意“桂花迎贵人”,体现了客家人的好客和友爱。此外,漂泊的客家人在找到一个可落地生根的地方后,也必然会种下一棵桂花树,希望能给子孙后代带来富贵。

客家文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相关链接

故事一:木棉花开赞英雄

      细心的市民会发现,位于客家文化公园最高点的孙中山铜像广场上多了两棵木棉树。树高13 米,躯干笔直,枝叶葱翠,宛如两个威武的士兵在拱卫着中山先生。

      这两株木棉,是工人们本月20 日新种的。关于它们,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早在公园建设之初,孙中山铜像广场就是一期的重点工程。铜像立好后,又在周围种下了罗汉松、香樟等树木。此后,在对这一景观工程进行优化调整时,市城管局组织专家仔细对比了6 个方案,最终决定在铜像广场新种两棵大木棉。

      “木棉又被称为英雄树,而且树形笔直,花开时红艳艳一片,果熟后还会飘出棉絮,如漫天飞雪,十分漂亮。”张金城说,用木棉来衬托中山先生,无论从景观效果还是寓意来说,都十分恰当。

      方案定下后,张金城就开始领着人在河源和周边市找树,但一直没有满意的。9 月19 日,在顺德陈村镇,一行人察看了多个花木苗圃场依旧一无所获,正准备离开时,张金城无意中注意到不远处还有一个苗木场。

      “原本没有太多信心,只是抱着不能错过的心思。”张金城说,不想,一下车,眼前就一亮,两株美丽高大的木棉正并排“站”在面前。“看来,这两株木棉命中注定就是河源的,要来‘拱卫’中山先生,不然,怎么和我们这么有缘呢?”他开玩笑地说。

      英雄树配英雄。面对这两株高大粗壮的木棉,记者心里也油然生出了一股英雄气。

故事二:前看后看选树面

      歌手任贤齐的一首《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曾红遍大江南北,里面有一句歌词:“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原来每个女孩都不简单。”在张金城看来,要种好一棵树,也不是简单的事,不仅要左看,右看,还得前看,后看,近看,远看。

      原来,种树不仅要放正位置,还讲究“树面”,就是要让每一棵树都 “亮”出最漂亮的一面,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营造出最佳的景观效果。 “前几天,我到公园去看,发现一棵香樟树没种好,就和工人们一起调整。”张金城说,调树面是一个细活,要有耐心。为了种好这棵树,他和工作人员跑上跑下,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忙活了近两个小时,才最终满意地歇手。

      “这就好比画一幅山水画,每一笔都马虎不得。”张金城说,用心种好每一棵树,是每一个参建人员的共识。

公园一隅

浪漫的樱花园将成为情侣约会的“圣地” 

春夏花斗妍秋冬景不同

畅想一:飞流直下的“河之源”瀑布

      现在去逛客家文化公园,市民会发现在广场西侧的山体上有一道难看的黄土坡,与周围景色格格不入。不过,别着急,明春这里就要大放异彩了。

      据张金城透露,明年春节前,这里将新建一道瀑布,通过水泵和水槽引活水而来,形成壮观的瀑布景观。“这就是‘河源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十五尺’。”他笑着说,取名“河之源”的这道瀑布,一定会让市民感到震撼,大饱眼福。

畅想二:“樱花园”的浪漫邂逅

      客家文化公园要建“樱花园” 啦。据了解,明年春节前,市城管局将在孙中山铜像广场附近种植近2 万平方米的樱花树,其中还将穿插种植梅花等花种,精心搭配植物的颜色,打造绝美景观。

      “这是河源首次种植樱花。”张金城说,如果在明年春天“约会”客家文化公园,沿着山间小路,漫步花海云端,粉红色的樱花配合着白色的梅花,或许,一段段罗曼蒂克的恋情将在这里上演。看来,浪漫的“樱花园”,有望成为今后情侣们约会的 “圣地”了。

畅想三:春夏秋冬花不同

      多样化的花木组团,将让未来的客家文化公园,随着季节的变换呈现出不同的美景。春天时,粉红的桃花、淡黄的风铃木、白色的梅花、火红的木棉将让公园变得五彩绚烂,宛如世外桃源;夏天来时,细叶紫薇、黄槐、凤凰木、鸡蛋花等争相斗妍,漫步公园的人会发觉步移景异,处处是美景;秋天到了,美丽异木棉、双荚槐、野牡丹也开花了,芳草鲜美处,落英缤纷;冬天,红色的茶花和梅花凌寒独放,傲视群芳。

      春城无处不飞花,千娇百媚尽芳华——可以想见,在不久的将来,公园将花木葱茏,百鸟争鸣,成为市民休闲的又一个好去处,为河源打造“广东绿谷”,建设“公园城市”,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报记者 蒋安春 陈仕平 见习记者 廖宇阳 文/图






上一篇:开破旧摩托来 开崭新摩托去 “狸猫换太子”把戏被识破
下一篇:上山需注意安全 紫金一对夫妇上山扫墓遭蜂蜇一死一伤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