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旅游带动近5万人就业
万绿湖秀美的风光总是显得那么恬静怡人。
东江源温泉正在施工。
“万绿之都,活力东源”是东源县域宣传名片。这八个字不仅仅在于宣传政策和口号的意义,它正推动着东源人民幸福生活的进程,不少群众甚至已经感受到了好处。
东源旅游局资料显示,东源旅游带动就业人数47650 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可见,发展旅游就是释放发展活力,从而促进东源经济发展。旅游越发展,群众将获得越多的实惠,这将不断擦亮县域宣传名片。
的确,东源确定“万绿之都,活力东源”作为县域宣传名片,正突出了东源发展的定位(绿色生态优势),这是该县最具体、最直接、最现实的品牌。
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以重点项目推进旅游产业化,有效增强东源旅游业竞争力。如何确保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参与发展,从而实现富民强县的目标?
该县从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入手,寻找答案。一是以乡村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不断增加。目前,该县在新港、义合、仙塘镇已形成客家特色浓郁、具有一定规模的特产街及饮食街。全县现有乡村旅馆86 家,接待床位近2500 个。二是旅游交通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万绿湖环湖公路和康良公路的改造,有力地促进康禾、黄田、黄村和万绿湖库内小镇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三是观光型旅游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进一步有机结合,景区农民开发的农家餐馆、旅馆、土特产店和土特产品的种植、加工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根据该县“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定,以新丰江库区周边6个乡镇为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通过旅游增创旅游扶贫新模式,正好解决了东源“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难题。东源共有78 个省定贫困村,建成16 个旅游景区(点),其中9个已列入省旅游扶贫重点项目。
东源旅游局资料显示,旅游收入已成为新丰江库区周边6 个乡镇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东源县副县长肖丽花表示,该县自2006 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旅游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大力实施“旅游旺县”、“旅游强县”的发展战略,“全县已建成旅游景区(点)16 个、旅游饭店及旅游接待餐厅50个、旅行社3家,全县接待游客、实现旅游总收入每年都递增 20%以上。”
推进产业化发展
旅游业又被称作“朝阳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第三产业对就业、增强经济活力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地重视。
对东源来说,以重点项目建设为依托,是擦亮县域宣传名片的重要举措:
——东江源温泉旅游度假村已完成投资5.84亿元,一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叶园温泉度假酒店成功开业,客源充足,二期工程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康泉18 国际生态旅游城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7 亿元,现已投资2.3亿元。
这些动辄数十亿元的项目,将推进东源旅游业产业化发展,极大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六年来,该县开发了万绿谷等3个旅游项目,除东江源温泉等3 个在建项目,已着手立项开发的旅游项目有缺牙山等4个,准备申请立项的旅游项目有童子山等4个,已签约意向开发的旅游项目有东星旅游度假村等5个。
推进产业化听起来很美,但必须摒弃盲动。东源正是通过景区的 “创A”工作,确保旅游业按科学标准有序推进。
自去年6 月份召开创A 动员大会以来,苏家围·东江画廊按照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推进东江画廊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特产购物中心、客家风情街、画家村的建设以及苏家围义江古庙、东山学堂的重建。创建工作已于2012 年11 月份通过省级验收。
此外,万绿湖风景区也于去年 11 月份通过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复核验收,创建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筹备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人才是产业化进程的质量保障。东源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参加省、市举办的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大赛活动,依照分工、区别培养,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2012 年10 月份到年底,东源在万绿湖东方国际酒店等企业举办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班,各旅游企业也举办各种培训和竞赛活动。在“安全生产月”期间,聘请安全、消防、海事等部门对旅游企业进行安全生产培训,并派从业人员到县消防大队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打造“旅游强县”
东源县委六届二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打造东源“绿色生态”和“温泉度假”两大旅游品牌。
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在“旅游强县”迎检复核工作动员会上提出“以抓工业的决心抓旅游”、“全力建设旅游强县,争当打造‘广东绿谷’先锋”的口号。县长何广延要求各乡镇各部门 “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强化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全力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旅游强县’新成果”。
结合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和宣传“万绿之都活力东源”县域名片,东源完善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希望实现市、县旅游规划对接。
对接大计,规划先行。该县加强旅游规划编制,以“大旅游”的观念科学谋划东源旅游发展大格局,切实抓好旅游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完成《东江画廊旅游产业集聚区概念规划》、《曾田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南园古村文化休闲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为打造东江旅游产业带提供科学指南。加快实施《东源县东江两岸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和《半江生态旅游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推动城乡旅游协调发展。
近六年,东源旅游总投入达 48.3 亿元,其中万绿湖风景区及其配套设施总投资28 亿元,其它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总投资20.3 亿元,资金投入创历史新高。全县2012 年预计接待游客449.04 万人次,收入28.36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30.36%和119%。从数据看,东源旅游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创新宣传方式
现代社会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推广旅游产品,东源没有按照传统途径,而是选择创新宣传方式,大胆走出去。
2012年9月,万绿谷在2012年广东省旅游扶贫大型重点项目专家评审会上,入选广东省旅游扶贫大型重点项目;万绿湖风景区被评为“最受网友喜爱的生态景区”;万绿湖旅行社被省妇联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被市评为“2012 年河源市民最信赖旅行社”。
此外,该县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旅游宣传经费投入,创新宣传方式。组织各旅游企业参加广州国际旅游展销会、香港国际旅游展销会等各种推介活动;组织厦门、深圳等市的旅行社和主流媒体采风,扩大“万绿之都,活力东源”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东源根据景区实际,注重推介特色旅游产品。2012年,该县举办第7 届黄龙岩畲族板栗节活动、“镜花缘登山环保行”重阳节登高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市民参加。各旅游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提升东源特色旅游及 “万绿之都,活力东源”的知名度。
本报记者 周秦 特约记者 李远来 何小流
上一篇:东源发展工业为经济增长“引擎”加油
下一篇:东源争当打造“广东绿谷”先锋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