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东源县 > 阅读新闻

东源发展工业为经济增长“引擎”加油

东源实施劳动就业扶贫

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

阅读提示:

      “项目推进年”、“一园四区一核心”、“主体功能区战略”,这些伴随东源人民走过2012 年的词汇,体现了东源发展工业的决心。

      加快富县强镇步伐,壮大县域经济关键在工业。随着企业入驻、项目落地,东源逐渐尝到工业发展的甜头。

      去年12 月28 日,东源在深圳盐田(东源)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蝴蝶岭工业城举行 2012 年冬季经贸系列活动暨30 个项目签约、动工和竣工投产庆典仪式。30个项目签约、动工和竣工投产的合同投资总额151.43亿元。

      最近,东源签约14 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38.40 亿元,引进惠通汽车、新华丽高纯度石英材料、双胞胎饲料生产项目等7 个超亿元大项目。

      项目纷至沓来,该县经济建设与社会效益日益凸显,成为拉动工业发展的“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项目推进,全面发展

      东源通过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该县力促宝丽隆石英板材、中燃天燃气库、新华丽高纯石英材料、国盛针织、新奥燃气、双胞胎饲料等一批已签约项目早日动工;力促旗滨光伏玻璃第二条生产线、道格拉斯陶瓷、金杰旋窑水泥、国电风力发电、飞达石英板材、惠通汽车等一批已动工项目早日投产。

      对东源来说,项目的吸引力着实不小。欠发达地区并没有特殊的政策待遇,面对日益激烈的招商引资竞争形势和环境保护的压力,东源的每一步都必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东源最大的发展优势。该县树立环保第一的理念,坚持在保护环境前提下,科学谋划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致力破解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与“短板”,使东源步入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东源主体功能区战略规定,以新丰江库区周边6 个乡镇为生态保护区,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和生态旅游业;以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9 个乡镇为工业发展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源型经济;以东部6 个乡镇为资源经济区,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内源型经济。

      比规划更宝贵的是落实。东源今年建设的 10 项省市重点工程,大多散落在乡村:东江源温泉度假村(仙塘镇)、旗滨硅业有限公司800T/D 的在线TCO 镀膜生产线(蓝口镇)、东源金杰水泥厂4500T/D 项目(漳溪乡)、东源蝉子顶风力发电场工程(曾田镇)、康泉养生休闲度假区项目(康禾镇)和东源县黄田到康禾旅游公路工程。目前,东源有9 个乡镇办起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园区,乡镇税收占全县税收90%以上。

      实行差异考核,根据全县“三大主体经济区” 的划分,对乡镇实行差异标准考核机制,在分配乡镇公用经费与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实行区别对待,体现功能区发展与考核的差别化,鼓励乡镇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差异考核制度不断加大工业发展区和资源经济区抓工业的责任,又严格对生态发展区的考核,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实现生态工业富县、符合镇情的发展之路。

      促成项目产业升级

      东源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理念,把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拉动有效增长的重要举措来抓。

      围绕建设“工业大县”目标要求,统一规划、整合资源,打造“一园四区一核心”工业经济大格局:加快蝴蝶岭工业城“核心”建设,做大做强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加速形成新型环保建材、硅产业、新医药和旋窑水泥4 大产业聚集区,辐射带动高速公路及 205 国道沿线9 个乡镇工业园区发展,促产业集聚企业集群。

      东源县县长何广延说,“‘一园四区一核心’是东源根据全县经济功能区划分和产业发展基础而确定的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与思路。”发挥优势,依托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再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重点发展硅产业和新型环保建村产业,促进产业聚集,打造经济战略支柱产业。

      资料显示,全县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0.5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19.3 平方公里,引进企业221家。2012年 1—11月份,全县工业园区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00万元,全县电网建设完成投资9949万元,保障企业生产需求。园区内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工业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逐步完善。

      配套政策,服务企业

      企业愿不愿意进来,除了考虑自身经济效益,更与当地发展环境有关。

      为此,东源实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项目建设责任制,对重点项目建设实行目标管理,把项目建设责任进一步量化细化,把任务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具体人员上;建立项目建设季度例会制度,强化项目建设组织协调,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检查督促,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土地、环评、资金等方面的困难与问题。

      此外,东源出台新政策,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

      重新编制工业园区规划,新规划比现有规模再拓展5 平方公里,提高项目接纳能力;集中财力贯通工业园区与县城、国道和县城河东片道路,实现城乡互动、城园互动;制订激励机制,参照县考核乡镇主要经济指标办法,在工业园区新增税收提留部分返还给工业开发区管委会,提高工业开发区管委会工作积极性;增加工业园区建设投入,在土地开发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投入园区建设,鼓励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提升园区档次与竞争力,促进工业园区内涵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现有企业总部搬迁至东源,发展总部经济,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

      例如,东源修订出台《东源县鼓励外来投资若干(暂行)规定》,对引进项目给予免收或减收29 个收费项目,对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给予技改专项补贴。县财政年增加439 万元奖励乡镇7 项经济指标考核和项目引进工作经费,提高乡镇抓工业促发展的积极性。

      此外,东源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优惠政策,坚持每半年举办一次经贸活动,全力引进一批富有产业特色的大项目、好项目。

      今年以来,东源启动了产业转移工业园二期工程,力争做强做大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把蝴蝶岭工业城建设成全县工业经济核心区,以点带面,辐射带动9 个乡镇分(园)区发展。

      通过大力推行县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审批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和压缩审批时限。目前县行政中心共有业务窗口19 个,基本涵盖全县重要审批业务。 2012 年,该县共受理业务 7000 余宗,办结率达100%;积极指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全县各类技术改造项目共11 个,投资总额3.7 亿元,同比增长89.2%;充分把握国家和省财政大力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利时机,为企业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解决企业资金困难。为企业争取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

      2012 年1-10 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 亿元,同比增长13.1%,销售家电下乡产品 32412 台(部),实现销售金额 8895.2 万元。激活本地消费市场,产品惠及当地群众,扩大了内需,更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动力。

本报记者 周秦 特约记者 李远来 何小流






上一篇:东源县推动农业发展惠民
下一篇:东源旅游带动近5万人就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