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城发展提速年”结累累硕果
2013 年,东源县紧紧抓住省大力支持城市提质扩容、市区北拓东扩的机遇,把县城建设和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制订实施《关于实施旺城扩城工程,加快县城建设步伐的决定》,深入开展“县城发展提速年”活动,现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开展了县城规划编修,县城基础设施建设迅速提升,城市经济大力发展,县城规划建设秩序得到有效规范。
在推动县城提质扩容的同时,东源县今年还在全省山区县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并采取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为打造“幸福之谷”创造条件。
一系列文化惠民举措,激发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陈仕平 摄
活跃的“看房团”
本年度,东源县县城“看房团”明显热闹了许多,各大楼盘前都徘徊着不少看房、购房和咨询的人群,逢着节假日更是络绎不绝,国庆黄金周期间,许多楼盘的销售接待中心都“大火了一把”。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看房团”除了东源县籍居民外,还有不少是在市区上班的工薪阶层和打算在本地定居的外来打工者。小李和女朋友就打算购买仙塘大道某楼盘房子做婚房,市区房价虽然比一些大城市要低上许多,但对于刚工作三年多又缺少家庭助力的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吃力,而且他们也看中了这里在市区北扩中的升值前景。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县城有 12 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房地产项目有10 个,商品房上市房源有3694 套、建筑面积62 万多平方米。今年前 9 个月,县城新开发建筑面积63 万多平方米(3770 套),完成投资14.85 亿元;销售商品房1528 套、建筑面积 24.4 万多平方米,销售总额7.823 亿元,每平方米销售均价达到3200元。
今年,东源县还出台了专门的《东源县县城购房补贴资金管理办法》,给到东源购房置业的人奉送“大红包”,吸引人口向县城聚集。同时,加快44 个已审批或在建房地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总建筑面积达600.8万平方米,预计将在5年内全部建成,全部建成后将新增住宅30681 套、实现销售额200多亿元、创税30-50亿元、为东源县城新增居民人口12万人左右。随着“市区北拓东扩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东源开展“县城发展提速年”活动的深入推进,东源县城日臻完善的市政配套设施使之成为商家和市民投资兴业的一方热土。
创新经营理念加快建设步伐
东源明确提出,县城建设按照 “提升规划、打造亮点、加快建设、加强监管、注重经营”的发展思路和“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采取分区建设与整体推进并重。到2016 年,县城基本形成行政、商业、居住和文教休闲“四个组团”,力争建成区面积达 20 平方公里以上,县城人口规模达16 万人;到2025 年,把县城打造成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宜居、宜业、宜商” 园林滨江城市。
在推进旺城扩城工程建设中,东源把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和房地产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大力推进“四路”(滨江大道一期、东源大道一期、福新路、明鸿路)和东源大道延伸至蝴蝶岭道路、仙塘大道至东江边、滨江路二期建设和推进东环路连接205 国道、蝴蝶岭工业园区至东江源道路、行政大道建设;完善县城污水管网等环保设施建设和加快县城消防、给排水、管道燃气、垃圾处理及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深业·塞纳湾二期、万绿春天、万隆丽景、宝晟花园三期等8 个商住小区和东江滨江公园、蝴蝶岭森林公园、“四馆一宫二中心”等一批配套公共服务功能设施建设。
目前,县二小、县城汽车客运站、市民中心等一批公共配套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县城江东新城商业广场等一批市政配套项目、房地产项目正在紧锣密鼓推进。
强化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在过去的一年里,东源县对县城管理狠下气力,坚持“五个加强”:
加强管理,组织力量对县城“六乱”(乱停放、乱堆放、乱拉挂、乱张贴、乱搭建、乱摆卖)实行集中和不定期整治,建立卫生日制度,划定单位保洁区。加强监控,对县城土地规划管理监控实行分区分片,落实人员,明确职责,特别是在重点项目用地上进行重点监管监控,确保杜绝“三违四抢”现象。加强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有关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法律法规,营造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加强执法,在城市管理和土地管理监控中,该县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法,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在全省山区县中率先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
东源县投入256 万元,进行《县城发展总体规划(2013 年-2025 年)》修编工作,现在已基本完成预期任务:
高质量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二规合一”的修编,实现县城扩容提质;高起点提升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全面完成县城“四个组团”(行政组团、商业组团、居住组团、文教休闲组团)分区的详细规划;高标准完成东江市区交界至木京电站段“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组织以滨江公园和东江两岸带状公园及梧桐山和蝴蝶岭山地公园为重点的城市绿地景观规划设计,推动县城绿化景观达到滨水城市建设要求。
在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同时,东源县也没有放松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奋斗,终于完成了全县 21 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100 个村庄规划编制,确保了镇村规划编制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在实施镇村规划编制工作中,东源结合各村庄的区域位置与发展优势,坚持因地制宜,根据人居环境整治村庄、产业经济发展统筹规划村庄、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村庄、打造乡村景观村庄和其他类型村庄等,对全县所有村庄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的思路,坚持实用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编制不同类型的镇村规划成果,使规划编制成果实事求是,文本资料通俗易懂、操作性强,特别是在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民居风貌、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突出地方特色。同时,坚持镇村规划编修工作与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扶贫“双到”工作、完成省市年度村庄规划编制计划目标等方面相结合,优先编制今年的名镇名村示范村、新一轮扶贫“双到”贫困村村庄和省、市下达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保证规划成果的村庄特色与可行性。
城乡规划全覆盖的完成,为推进东源宜居城乡建设,争当打造“广东绿谷”先锋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打造东源旅游强县和生态名县这两张名片,提升“万绿之都·活力东源” 的形象与魅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文化惠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东源 欢乐广场
县城的文化广场,一直都是东源人们乐意去的所在,而现在,除了常规的散步和健身,广场上又多了许多节目,让人们的周末时光更加丰富和多彩。
今年7 月起,东源县开始开展 “文化东源·欢乐广场”活动,坚持在文化公园里每个周末放一场电影,每月举办一次广场文艺晚会。“周末去广场看电影”,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习惯性期待。有市民提起,广场电影除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契机。“多出来走走,感觉心情都要轻松许多。”
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文化广场已经举办了7 次广场晚会,放映公益电影80 多场次,观众累计达2 万多人次。同时,东源县还大力实施“2131”工程,组织放映工作队坚持每月至少到各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并为工业园区外来工、学校学生放映,累计放映2100 场次,完成放映总任务的80%以上。此外,还组织文化志愿者和公益演出机构排演群众喜闻乐见的客家山歌、舞蹈等节目,并邀请省、市文化志愿者联合开展“送戏下乡”活动6 场次,为群众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镇文化站 活跃群众业余生活
闲来没事去转转,打打球读读书,街头跳舞不搓麻。家住顺天镇的李阿姨提起镇上的文化站,赞誉交加。以前,空闲的时候,她喜欢和邻居一起赌赌三公搓搓麻将,觉得这是花钱不多又颇能打发时间的消遣,时间长了,脊椎和腰都出了些小毛病。今年4 月,镇子里的文化站完成了功能室添置设备工程重新免费对全镇开放,里面图书室、培训室、娱乐室等应有尽有。借几本书,打个乒乓球,唱唱歌,有时候还去跳跳广场舞,李阿姨觉得,日子一下子丰富了许多,而子女们也很乐意见到她的这一变化。
今年,东源县新建了双江、上莞、曾田3 个镇文化站,对船塘、涧头、新港、柳城4 个镇文化站进行了改造升级,灯塔镇、蓝口镇文化站也正在建设中,目前有19 个乡镇文化站全面对外免费开放,预计到2014 年底,全县21 个乡镇文化站将全部达到省三级文化站标准,仙塘镇文化站有望进入省特级文化站行列。
此外,东源还为21 个乡镇边远山区19393 户群众免费安装了19393 台广播电视“户户通”卫星接收器,彻底解决了边远地区群众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历史问题,提前两年完成了全县283 个村(社区)“农家书屋”建设任务,实现了每个村(社区)建有1 家“农家书屋”的目标,新建村电子阅览室19 个,总投资500 多万元的仙塘中心镇多厅数字影院主体工程已全面竣工,预计明年上半年可实现对外开放。
本报记者 岳超群 特约记者 何小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