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加快推进创A工程促进景区优化升级
东源县是广东省重要生态屏障和饮用水源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拥有一湖碧水(万绿湖)而扬名四方。该县于 1994 年开始了以万绿湖为龙头的旅游开发历程,是全市最早发展旅游产业的县区之一和第一个成功创建“广东省旅游强县”的县。
东源始终坚持实施“旅游强县”发展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来抓,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和客家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绿色生态”、“温泉度假”两大旅游品牌,选择高品位、低投入、高产出的开发方式,推动了东源旅游产业长足发展,特别是万绿湖旅游风景区,已成为河源旅游的一张名片和“ 万绿河源”的形象代表。
康泉18 国际生态旅游城总体效果图。
首届板栗推介会。
一湖碧水泛中流 廿里画廊迎客舟
东源拥有一流的森林、空气、水资源和温泉资源,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为东源发展旅游产业注入了源头活水和无穷魅力。目前,东源建成营业的旅游景区(点)有15 个,景区(点)数量在全市居首位,旅游产业在全市占据“半壁江山”。
万绿湖、桂山、镜花缘、水月湾、万绿谷等一系列生态环保旅游产品,于湖光山色中尽显自然嘉趣;以苏家围·东江画廊、南园古村、万绿湖客家风情馆、黄龙岩畲族风情旅游区为代表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在乡风古韵中展示本地特色风土民情;以叶园温泉、东江源温泉、康泉十八为代表的温泉度假旅游产品,使游客于闲适惬意间涤除尘虑,疗身健体,得一身舒朗;而阮啸仙故居、东江野战俱乐部等红色旅游产品,则带人回到遥远的峥嵘岁月,感受灵魂的震荡与升华。特别是生态环保游、温泉度假游和客家乡村游,在整个广东省都是别具特色,独树一帜。这些都给东源旅游业蒙上了一层迷人的面纱,吸引着各地游客的到来。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东源县旅游产业早已由“小家碧玉”长成“大家闺秀”,逐渐建立起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并扬名四方。这些年来,东源县先后荣膺全国首批“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名县”、全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旅游强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称号。
特别是作为东源县旅游资源的杰出代表,万绿湖早已成为河源的一张名片,今年3 月,苏家围·东江画廊也成功创建了国家AAAA 级风景区。
旅游发展风生水起 打响品牌富县惠民
为了更好地实施“旅游强县” 的发展战略,东源县还专门出台了《东源县关于打造“旅游强县” 的实施意见》,为东源“十二五”旅游产业发展绘制出了科学的发展路径——以建设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旅游强县和休闲旅游胜地为目标,以打造东源“绿色生态”和“温泉度假”两大旅游品牌为主抓手,以大型休闲度假旅游项目建设和特色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为突破口,打造旅游精品,形成“山水休闲、生态体验、温泉保健、红色经典”的旅游特色产品,展示“万绿之都·活力东源”优美形象,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即从单一观光型向观光型与休闲度假型于一体转变,全面提高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力争到2016 年,全县创建1 个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2 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4 家五星级酒店;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786 万人次,创旅游总收入达 39 亿元,年均递增分别达18%和 25%以上。
通过强化旅游发展规划,深化旅游综合改革,出台激励机制推进创A 标准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带动,强化旅游营销管理,强力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极大提高了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开创了旅游产业科学发展新局面,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日益凸显。
打造多元型国际化旅游城
康泉18 国际生态旅游城项目位于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项目用地面积为 6000 多亩,总投资为65 亿元,由东莞银基集团联合广东龙华实业共同组建“河源康泉18 国际生态旅游城有限公司” 进行投资开发。
项目总体规模433.63 公顷,发展目标定位为国内规模大、档次高、设施全、专业化、技术支持与服务形式先进新颖的健康养生温泉基地之一,河源市旅游线路上的重要节点之一。项目建成后,将成为珠三角首个纯粹以生命健康管理为核心的新型旅游生活度假养生之城。项目依托银基集团多年在健康医疗、抗衰老年轻工程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结合温泉养生、生态居住、体育运动、森林观光、休闲娱乐等项目,致力于打造多元型、国际化综合性健康养生度假旅游城邦,包括客家美食风情街、客家特色商业街、酒吧文化风情街、水岸演艺广场、客家古邑风情园、文化广场、客家民俗艺术馆、有机手工街坊、茶艺文化展览馆、养生文化展览馆、客家文化展览馆、特色酒店一、养生酒店、仿古小火车车站、养生文化体验街、医疗保健中心、特色酒店二、水上演艺中心、低密度(酒店)公寓区、国际抗衰老中心等内容,为广东省重点旅游项目。
该项目已于2011 年12 月正式动工建设, 文化广场、养生文化展览馆、茶艺文化展览馆、特色酒店、国际抗衰老中心等项目建设投资188800 万元,目前,已完成投资99800 万元,占总投资的52.9 %。特色酒店主体建设即将完工;客家美食风情街、客家特色商业街、酒吧文化风情街、水岸演艺广场、客家古邑风情园、文化广场、客家民俗展览馆、养生保健中心正在规划中。
斥巨资“创强”提升教育水平
“创强”,是东源县规划的2013 年度为民兴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而现在,已经超额完成了任务。东源县以超常规之举措推进6 个乡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的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1.3 亿元,占总投资的80%;学校资料归档工作已基本完成。
今年5 月,经过深入调研,结合经济发展形势,东源县确定了近期教育发展目标——通过3 年至5 年努力,实现 2014 年创建成“广东省教育强县”,2015 年全县教育质量达到全市中等或以上水平,打造一批名师名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争当“广东绿谷”先锋,实现东源文化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并决定投资 1.66 亿元今年完成双江、曾田、义合、黄村、漳溪、锡场6 个乡镇“创强”工作,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6 个乡镇“创强”得到了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县委书记叶少军、县长何广延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工作,经常深入到乡镇、农村学校现场督查办公,解决创建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与问题;要求乡镇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严把工程资金预算关,在确保达标的前提下,根据自身财力确定硬件建设标准,严禁为追求形式上的高标准而造成债务负担。
而“创强”乡镇也围绕目标要求,做到了领导、部署、资金与人员“四到位”,科学合理分解指标,责任到人,想方设法拓宽筹资渠道,乡镇书记、镇长牵头组队到各地开展“创强”募捐活动。其他各职能部门在资金安排、政策制定、资源安排、编制配备、土地使用、工程推进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为了保障“创强”落到实处,东源县还建立起“创强”工作问责制和督查考核机制,将其列入党政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和单位年度考核范围的重要内容之一,兑现奖惩。7 月26 日,东源召开了全县教育工作暨创建教育强县(义合)现场会,贯彻落实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创强”工作进行加温鼓劲。8 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又对黄村等6 个乡镇的“创强”工作进行调研督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加大督导力度,派出工作组深入到乡镇指导、协调和督促做好布局调整规划、资料建档、校园文化建设、功能场室配备等工作,保证了创建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本报记者 岳超群 特约记者 何小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