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喜欢做飞机航模的山村少年

谢金典准备放飞飞机模型。

      过春节,放鞭炮,燃烟花,是同学们最为开心的事。但今年这个春节,对于连平县上坪镇西坪村老坪屋的孩子来说,跟着大哥哥谢金典一起放飞机成了他们最为快乐的事。

      年初一放飞机模型

      谢金典现在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读九年级。以前过年,他总是买不少鞭炮、烟花来燃放,吸引一大群小朋友跟在屁股后到处转悠。但是今年过年,他没买鞭炮和烟花,而只是带回了一架用泡沬做成的轻巧战斗机。大年三十晚上,全屋的小朋友都挤在他的房间看他安装飞机。听说这小飞机能飞得很高,大家都觉得新奇,都想动一动,摸一摸。但谢金典不让碰,他说:“年初一放给你们看”。

      泡沫做的飞机能上天?小朋友们都不信。年初一,吃过早饭后,小朋友们都不到街上去看球赛,而是呼朋引伴地来到谢金典家等候。

      吃完早饭,谢金典拿着飞机来到了屋后的宽阔场地。这时,屋后已经围了不少同村的群众。他们都没近距离见过真飞机,平时玩的都是用废纸折的纸飞机,一掷,只飞出几米就会掉下来。纸飞机玩了好几代人了。现在听说小金典用泡沫做的飞机可以上天,大家都很好奇,要一睹为快。

      泡沫飞机不足一米长,只有一斤多重。只见谢金典一手拿遥控器,一手捏着飞机往前跑了几步,然后用力把飞机掷向天空。飞机“呼” 的一下就蹿上了天。谢金典握着遥控器,指挥着飞机在空中飞上飞下,有时还侧着身飞翔,像蜻蜓,又像在狂风中遨翔的小燕……飞机越飞越高,最后看不见了。大家都说可能飞得有1000 米高,但谢金典说没那么高,大约是300 米。空中的“呼呼”声吸引了不少人抬头观看。周围村子的人边看边议,边向老坪屋靠近。当得知是谢金典做的飞机时,他们无不对谢金典竖起了大拇指。不一会,飞机又进入大家的视线里,并一直向地面冲下。一些小朋友冲上前要捡飞机。“呼”的一声,飞机又突然飞向空中。一名读六年级的小朋友不服气地说:“看到谢金典哥哥能做飞机,以后我也要做一架更好的。”

      半年做了6架飞机

      谢金典一直以来学习成绩都是班里的佼佼者。他平时喜欢读书看报,特别对一些航天知识非常感兴趣。谈起有关飞机的知识,他总是滔滔不绝,俨然一个专家。去年暑假,他母亲对他说:“下半年要读九年级了,这个暑假就送你去课外辅导班学习。”但他觉得各科成绩都不错,没必要再去上辅导班,于是就偷偷用母亲给的补课款邮购了飞机遥控器等元件。父母上班后,他就在自己房间上网学习做飞机模型。因为买的元件较小,飞机承载不了重的东西,他只好用泡沬来做模型。为了找到一块大的泡沬,他一个人跑到商店去讨要。而商店的泡沫一般都较小,并不适用,于是他又到废品店去购买。做飞机要讲平衡,要称重量,而他又不会用厘秤。他就央求母亲向药店借来厘秤并学习使用。他母亲告诉记者:“开始,还以为他在补习班上课,要学习厘秤的使用方法,所以就借来给他。他的房间总是关着门,我们以为他在看书学习。后来进了他的房间,看到满地都是泡沬,邋邋遢遢,以为他发神经病了,一问才知他在做飞机。”

      飞机做出来了,涂上了颜色。因为对摇控器的使用不熟悉,飞机只在空中飞了几秒钟就让他指挥得撞到了地上。飞机散了。但他并没有泄气,又一头钻进房间继续“制造”。有一次试飞,又由于遥控不当,飞机落到了密集的居民区。飞机没找回来。

      两次飞行失败,让他明白:要让飞机在空中自由飞翔,首先必须熟练掌握遥控器。因此他在电脑上用遥控打游戏练习操作。因为老是看电脑,累了也不肯下来休息,他的睛睛很快就变成了近视,现在要戴400 多度的近视眼镜。操作熟练后,他又买了一套飞机模型元件重新做了一架飞机。为了不让飞机掉到人家屋顶,他到连平县城体育中心大广场上去试放。飞机按照他的指挥在空中自由盘旋,上下翻飞,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

      成功了!他感到无比高兴。接着他又成功地做了6 架飞机。每架形状不同,有的是按书中介绍的方法做的,有的则由他自己设计。

      谢金典说,他从小就喜欢飞机,喜欢动手做飞机,都是在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用空闲时间完成的。因为泡沬易断易碎,所以他做的时候要小心翼翼,非常认真。他在飞机上绑上手机做了一架侦察机。手机摄的像虽然模糊,但还是成功了。他计划在明年春节做一架飞机,带着鞭炮飞上天空,然后通过电子点火装置,使鞭炮点燃。

      当大家都赞扬他时,他腼腆地说: “其实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都喜欢科技活动,和我同班的一个同学也会做飞机,而且做得比我好。”

      据介绍,连平县第一初级中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组织社团,不但成立了科技兴趣活动小组,还成立了音乐汇、慢画社、美术兴趣小组、清泉文学社等。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还为每个活动小组指定了专业老师参与指导,并为各个社团安排好活动场所、学习用具等。据指导老师介绍,每天课外或双休日,兴趣小组的同学都会自觉地参加各种活动。全校800 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按照自己的喜好参加了兴趣小组,有的还参加了多个小组的活动。师生们认为这些兴趣小组活动不但不会影响学习,反而能开拓视野,使学习更有激情,思想品德也得到升华。

      本报记者 谢雨望 通讯员 谢求安






上一篇:表面
下一篇:朱蔚蔚调研校舍改造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