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早教队伍不断壮大但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老师在训练孩子们掌握平衡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许多家长都想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更科学的早期教育。在这样的需求下,一个个早教机构应运而生,而它们,也成为许多家长加强对孩子早期教育的选择。
2008 年4 月,第一家正式的早教机构进驻市区,到2010 年,本地爆发出一股早教热潮,先后涌现出十多家早教机构。而与各类早教品牌蓬勃引进相应的,则是各方对早教市场规范化的呼吁……
在“同龄社会”中收获成长
“来,东东,你先来,勇敢些。”燕燕老师点了东东的名,他很开心地跑过去,走过平衡步道,要踏上平衡木时,却有点犹豫了。站了上去,才迈出一小步,就扭身抱住了身边的另一名老师,不敢再往前走。燕燕老师在前方伸出双手,鼓励他:“东东,来哦,加油!”东东鼓起勇气,慢慢地挪过去,到了目的地,脸上露出胜利的笑容,扑向燕燕老师的怀抱。
这是“运动宝贝”早教中心感统课的课堂,上课的是3 岁左右的孩子,他们中的大部分都经历了和东东类似的过程,从最初的羞怯或恐惧到慢慢融入到课堂的气氛中,获得欢乐和勇气。
不对孩子进行强迫或是命令,而是给予鼓励,这大概是早教机构里的一个普遍法则。像新学期在自我介绍时,许多孩子“放不开”,老师们也不会勉强,而是在一旁鼓励,并在提供选择中进行指引,譬如问他们,“是在上面来讲,还是就在下面说呢?”
不强迫也并不代表放任,像有些宝贝在离开妈妈时会大哭,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会向他们解释,譬如“妈妈也需要工作呀”,但也会让他们明白,不管怎样,都必须暂时的离别。实际上,培养孩子暂时离开父母的能力,也是早教的目的之一,而孩子的悲伤,一般也会很快地在与其他孩子的交流中得到转移。
“我们都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燕燕老师说,老师们都是引导和帮助孩子,不会替他们决定必须怎么做,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讲道理”的习惯。
亲子课面面观
河源早教引进了国内许多不同的品牌,但其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只是因着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等的不同而显示出一些细小的差异。而不管在哪家早教机构,亲子课都是必不可少的,利用周末的时间,让家长陪孩子一起去参与课堂,增进亲子感情,同时,也可以根据课堂上孩子显现出的特性对家长进行指导。
“东方爱婴”是河源创办最早的一家早教机构,是广东省早期教育协会的理事单位,创办者倪丽君还因为在早期教育上的突出成就,当选为广东省政协委员,他们的亲子课在本地也是走在最前沿的。
国庆后第一个周六,因为许多家长都要加班,所以来上亲子课的比较少。像上午10 点档的这个班,就只来了3 个宝宝,即使如此,课程仍一丝不苟地进行。老师今天讲的是“小熊够蜂蜜”的故事,在柔缓的音乐中,指着绘本上的图片用优美的声音讲述,还按故事情节配上相应的动作,一下子就抓住了宝宝们的注意力。说到“蜜蜂飞下来,蛰了小熊的大鼻子”和“蜜蜂飞下来,蛰了小熊的小屁屁”的时候,还会进行互动,示意家长们和孩子一起抚触相应的部位,宝宝们都乐呵呵地笑起来。在早教中, “爱的抚触”,是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能促进宝宝的神经发育的。
琪琪不久前刚过完她的1 岁生日,很活泼,领玩具的时候爬在最前面,她喜欢把玩具扔到地上,听到声音便乐呵呵地笑起来,妈妈赶紧阻止她,告诉她那样是不对的,琪琪撅起了小嘴。“很好听对不对?”老师帮琪琪捡起了玩具,又微笑着问她,琪琪认真地点点头,接着玩去了。老师告诉妈妈,小宝贝一岁多有段时期,就是喜欢扔玩具,听它们发出声音,这时候越是阻止他们越是有兴趣,这时候家长选择无视,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让他们扔轻一点反而效果会更好。
家长也是授课对象
早教老师告诉记者,早期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模式不同,它是通过孩子的活动——玩、摸、走来增长他们的一些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家长也是授课的对象,学习如何和有目的地与孩子玩游戏是家长带孩子上早教课程的重要目的之一。
孩子在45 分钟课堂上通过大量游戏的方式,接受到语言、音乐、精细动作、大动作、社交等各方面的锻炼,但是早教课程的效果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取决于课后课上所学的东西在家庭中的延续,孩子能力的提高是在无数次的亲自体验中得到的。
倪丽君则更指出,“早教,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家长。”学界有种说法,100 个孩子里有4 个神童,然而不少孩子的天赋在未开掘出来前就被过早地扼杀了。早教,就是尝试教会家长该怎样对待孩子,发掘他们的天赋,参与早教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在早教机构里,老师上课一般都是盘坐的,和孩子讲话也是跪坐的姿势,这样能保证他们和孩子的视线是相平的,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也不是采取批评,而是抱着谈心的态度,像一起分享一件事情。
“我们不能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长们经常闯的误区就是太把孩子当成孩子看待了,实际上,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我们要学会尊重和平等的交流。”倪丽君说,有个朋友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什么都对着干,她告诉朋友尝试用自己做服务业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朋友回去实践了一周,结果发现宝贝很快就化身成了小天使。
早教是一种理念
记者采访发现,最开始,不少家长送孩子接受早教其实是想找一个可以托付孩子的地方,而在参与过程中,他们才开始渐渐了解早教。早教课程精细的年龄分段,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孩子的变化,帮助孩子开掘潜能。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可早教了。
陈女士的宝宝才不到一岁,已经成为运动宝贝了,她感觉“上了早教班的宝宝比较聪明”。她有一个小侄子,一岁多的时候,因为还不会开口说话,家里比较担心,就让他去了早教班,现在已经读幼儿园,感觉接受能力很强。陈女士觉得,早教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们提供了那样一个环境,宝宝容易被氛围带动。“现在身边很多朋友都在跟我打听早教班的情况,他们都打算把孩子送过去。”
倪丽君说,上过早教班的孩子一般有很强的秩序感,在他们的课堂上,最常重复的一句话就是“东西从哪儿拿放回哪里去”,这和“到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都是他们最基本的素养。早教机构给孩子建立起一个“同龄社会”,在这里,除了传统的德智体美劳,人的群体性也得到了充分锻炼,通过分享式学习,孩子们掌握了学习方法,也获得了乐趣和成就感。但早教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变成超常儿童,实际上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家长而言,带宝宝加入早教机构,还必须有着相当的耐心,保持持续性,因为早教的功用,在许多时候都是后显性的。
行业监管处缺失状态
河源早教的发展并不平坦。倪丽君2004 年就开始摸索早期教育的可行性,自己编教材上课,那时候主要课程就是亲子课,但进行得很艰难,“只有有迫切需求的人会尝试”,第一期的孩子大都是一些早产儿或者剖腹产的孩子,因为许多都存在着感统失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家长们“病急乱投医”。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家对早教一直持观望态度,到2008 年4 月,倪丽君引进“东方爱婴”早教品牌的时候,市场需求并不大,同年年底,“红黄蓝”开办,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区都只有这两家早教机构存在。
真正的爆发是在2010 年以后,早教理念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传播,教学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长久的沉潜之后,河源早教爆发出惊人的热情,陆续涌现出了爱尔贝、奇卡、运动宝贝、彩虹贝贝等十多家早教机构,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宝贝也参与到这个行列。然而随着队伍的壮大,也就自然暴露出诸多的问题。
据圈内人介绍,河源早教现在并没有统一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东方爱婴”注册于教育局,其他多是走的工商局程序,早教在许多方面的监管都处于缺失状态,大部分机构的场地设施、通风消防等都满足不了要求。管理上的缺失导致市场的无序,早教看上去是光鲜,许多人都想分一杯羹,从而在对行业特性了解欠缺的情况下盲目介入,致使最终惨淡收场。
呼唤规范化管理
由于缺乏规范的行业管理,本地早教机构之间打价格战的现象十分普遍。东方爱婴早教中心主任温秀芬以“东方爱婴”为例,介绍了一下早教的成本:教学和办公占两层楼,硬件设施必须齐备,东方爱婴有近20 个早教老师,老师们的每月工资3000 元以上,而早教的教具也是种类繁多,对质量要求很高,且要频繁进行更新,这都是必要的支出。如果这时候进行价格战,过度压缩成本,必然出现问题。仅近两三年间,市区十几家早教机构中就有“天线宝宝”等4 家早教机构转让或倒闭了。
而师资力量的缺乏也让早教面临瓶颈,倪丽君说,早教对老师要求很高,但现在河源从事早教工作的专业人员很有限,专业的培训也十分缺乏,可挑选的余地很小,整体素质还有待改进。“5 到10 年之内,早教可能会像幼儿园那般普遍,这就对整个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规范化,希望能有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将早教导入良性竞争,大环境都不行了,小环境肯定也难以支撑。” 倪丽君说。
许多家长仍持观望态度,不菲的费用是一大主因,各项优惠之后,河源早教每节课仍需 70 元左右,有家长质疑,“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能学到什么?”即使是认同早教的家长,在选择机构时,也是颇费踌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只是听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而自己无从判断,许多家长干脆采取就近原则。
规范化,似乎成为各方的诉求 ……
本报记者 岳超群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