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养老生活要怎么过?
江西省分宜县一名老太投了 20 元坐公交车,坐了三四个来回没下车,原来她是因儿子、儿媳工作忙,只身一人在家感觉孤单,于是坐人流量大的公车打发时间,排解寂寞。针对这一令人感叹的消息,近日,本报登载了一篇《调整心态方能享受生活》的报道,一时间,关于老人生活的话题再次引起我市民生论坛网友的热议,网友希望老人可以像报道中的老人一样,让自己忙起来,享受生活。
迫于我国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的压力,老年人的话题一直被媒体广为关注,成为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话题。我市民生论坛的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道出了生活在城市的老人面临的现状。“现在的儿女太少时间陪父母了,加之生活在城市,邻里文化在此是盲区,认识伙伴的机会又不多,父母难免孤寂。”“自己要上班,小孩要上学,实在没人陪老人,两个老人整天在家除了看电视,就是看电视,我们只能干着急。”本报《调整心态方能享受生活》的报道中,有两名70 多岁的老人没有儿女的陪伴依然过得充实、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时间总是感觉不够用,每天的活动安排得密密麻麻,不会感到寂寞和空虚。不少网友对这两名老人的生活表示赞成,“孩子都要工作,总不能整天呆在家里和父母一起。老人因为闲,就会无聊,无聊就会寂寞,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要想打破这一死循环,老年人要自己学会调整心态,让自己忙起来,他们也可以像年轻人一样享受生活,内心才会充实。”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无法避免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养老模式当中,不管是政府养老、社会养老,还是家庭养老、市场养老都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尴尬,那就是,这些养老更多的是提供物质生活层面的保障,很难涉及到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保障。想要解决老人问题的本质,也就是让老人过得充实,过得幸福,政府和社会也应该更多关注老年人的晚年精神生活。一方面要鼓励兴建更多养老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另一方面,要鼓励各类民间组织、义工团体去关爱老年人,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整个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要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常怀敬老之心、常兴爱老之风、常做助老之事。当然,无论是私人养老还是社会养老,城市养老模式还是乡村养老模式,最重要的还在于老人自己持有的心态,主动让自己忙起来,积极享受生活,才能让自己舒心,让儿女放心。
本报记者 郑婷影 见习记者 杨建芳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