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消费 > 阅读新闻

发泡餐具解禁 如何避免“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中,在“淘汰产品目录”里删除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意味着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走出了1999年以来长达14年的禁令,其生产、销售、使用都将再次合法化。

  记者调查发现,被禁的14年间,事实上发泡塑料餐具并未由此消失,反而成了一个“见不得光”的地下产业,更由此给环保工作带来挑战。那么在解禁之后,如何避免“白色污染”卷土重来?

  禁而不止的发泡餐具产业

  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是指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经过高温加热熔融后加入发泡剂(丁烷)等进行处理,再进行二次加热吸塑成型制成的各种餐具。对中国消费者来说,一次性发泡餐具更多地与“白色垃圾”联系在一起,当年的禁令也正源于此。

  据统计,在解禁前的1995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而这些包装用塑料大部分以塑料袋、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任意丢弃,尤其对铁路沿线、河流的生态、景观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被禁的14年间,发泡餐具就真的得到约束了吗?记者在一家料理店采访发现,这里一直使用一次性发泡餐具,“炒面才5块钱,这个盒子便宜啊。”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相关市场占有率高达7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通报中也显示,由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与其他替代产品相比价格低廉,有市场需求,禁令颁布后国内仍有部分企业生产、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而随着发泡餐具产业转向地下,又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

  长期经营泡沫塑料餐具回收处理的居奇告诉记者,禁令发布之后,由于产业转移到地下,整个产业的升级换代也宣告终结。目前,多数企业延用的依然是90年代初从日本引进的生产线,产品种类很少,性能上也几乎没有突破。

  除了生产工艺上的驻足不前,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禁令一出,大型、正规的商家就不再生产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但市场对这一产品的需求却依然,让不法商家有机可乘,“有些小作坊的非法添加想想就可怕。”

  无论是转入地下的生产企业,还是原本就是执法难点的使用发泡塑料餐具的小商贩,都导致了监管和处罚成本的上升,也使得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回收利用变得困难。

  鑫广再生资源(上海)有限公司目前处理的五大塑料废弃物中就没有包括这一项,其工作人员表示,商贩的发泡餐具一般盛装油腻食物,清洗起来成本很高;而由于其材质轻体积大,运输和人工处理成本都很大,尤其是产业转向地下后发泡餐具的回收量也难形成很大规模,加工处理的成本增加了不少。

  发泡餐具解禁,“白色污染”会否重来?

  “白色污染”也被称为“地球癣”,一度造成了触目惊心的视觉污染。那么,发泡餐具为何解禁?解禁之后,“白色污染”会卷土重来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条目调整的说明显示,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解禁的原因包括这一产品能降低原料消耗、节约石油资源,以及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等。

  在不少网友看来,发泡餐具虽然在经济成本上有明显优势,但解禁这一产品,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好好算算“环保账”。网友“未来蓝”的质疑很有代表性:“发泡餐具如何回收再利用,环保账如何算,这些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

  针对公众最为关心的环保问题,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在健全的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下,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并不一定会导致“白色污染”。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张勇介绍,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和城市卫生法规体系的不断健全,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已大幅减少。再加上废弃物回收体系逐步建立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不太可能再出现当年那种严重的‘白色污染’现象”。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林逢春经过专业计算得出结论,在达到70%的回收情况下,发泡塑料餐具比光/生物降解餐具更为环保。

  “解禁是实现阳光下管理和监督的起点,初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境,但它有利于市场的规范发展。”居奇说。

  环保回收机制亟待建立

  “解禁”只是行业健康发展的起点,绝非终点。尽管发泡餐具有节约资源等优势,但缺乏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依然引发了公众的担忧。

  专家由此建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抓紧制定一次性餐具的生产、使用及其废弃物收集处置的管理法规和实施细则,修订并提高产品的行业标准和制定科学的准入制度。

  要真正实现环保节能,回收体系的完备不可或缺。国际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担忧,由于目前回收体系尚不成熟,不管是资金来源、硬件设备建设,还是再生处理厂的污水问题、空气污染问题,尚不能满足即将解禁的发泡塑料餐盒的回收要求。

  上海的“三分钱”模式或许可以作为一个推广的范例。上海按照“谁生产,谁处置”的原则,向生产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厂家按每只3分钱的标准收取污染治理费,作为回收利用的经费。3分钱中1分钱是给回收者的劳务费,另1分钱是一次性餐盒处理处置的补贴,还有1分钱是管理部门的管理费和执法成本。

  “监管部门应管住市场底线,对个别不法企业使用假料废料制作发泡餐具的行为依法惩治。”张勇说,“同时,还要明确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纳入强制回收目录,算好‘经济账’更要算好‘环保账’。”






上一篇:中国消协公开劝谕苹果公司尊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下一篇:移动电源市场鱼龙混杂 存在电量虚标价格混乱等问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