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调和油市场乱象丛生
据人民网消息,每年销售额达到40 亿元至50 亿元的调和油领域,常年存在着以次充好、勾兑混乱的乱象,由于缺少国家标准和检测手段,这一“潜规则”一直存在。
记者获悉因披露“地沟油” 而广受关注的全国粮标委油脂组组长何东平即将再次“出手”,推进出台调和油检测标准,继而推进调和油标准的制订。
市场乱象
“对于很多品牌而言,调和油的利润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一位央企人士向记者透露,“所以调和油的份额在逐渐扩大。”
该人士表示,“目前,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100 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 元钱,即3% 的盈利。”而相同容量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的利润能达到6%。
据了解,调和油之所以能够获取翻倍利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油脂中每种油脂的含量并不公开,冠名调和油即可提高售价。
记者在中粮我买网中看到,某品牌五谷食用调和油(瓶装 5L)的价格是59.9元,其中广告中提到,“精选小麦、稻谷、玉米等作为原料”,“配以花生芝麻等”。这款调和油配料中显示,主要配料为“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
根据新国标要求生产食用油企业产品标签上应“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因此在五谷中,排名最靠前、含量也最高的是大豆油,而大豆油是所有产品中价格最低的一种油脂。
按照目前市场价格计算,这则广告中提到的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这些谷物的含量总和在10%左右。但这10%的含量却能够支撑这款五谷调和油的卖点。
业内人士透露,调和油与纯大豆油的差距极其细微和隐蔽,可以断言,市场上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都不超过 10%。但是冠以花生调和油的名字,价格却可以提高。
技术缺口
其实早在2007 年,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就着手制定相关的标准,还邀请了益海嘉里等比较大的企业参与讨论。讨论的主要焦点,便是调和油比例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得以冠名。
“当时,有人提出了比如花生油达到30%,才能叫花生油,也有人提出需要达到33%的比例,才能冠名花生调和油,甚至有人提出,调和油中,比例最高的油品,才能被叫做某某调和油。”参与讨论的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看到2008 年曾经讨论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讨论稿中,对这一点作了让步,即只要标签中标出各种油品的比例即可,但是,除了中储粮的金鼎调和油外,现在几乎所有调和油中,都没有针对消费者的比例标示。
“如果消费者知道,他们买到的花生调和油中,花生油的比例不足10%,他们还会购买吗?”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参加讨论的企业,都以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在抵制这一标准的出台,直至现在也悬而未决。当时企业给出的说辞是,国内没有攻克油脂含量的检测方法,缺少含量检测技术。”
上一篇:2013首届河源折扣商品购物节精彩上演
下一篇:塑化剂指标等列入白酒审查细则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