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盆地农业示范区 探索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之路

灯塔盆地鸟瞰图。河源晚报航拍工作室 陈仕平 摄
●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下称灯塔盆地)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为基础,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探索出一条河源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产业是灯塔盆地发展的“命脉”,特色型种植业、循环型养殖业、生态型林业、精优型农产品加工业、都市型农业旅游、服务型农业物流业是灯塔盆地瞄准的六大产业。蓝莓、柠檬、南药等新兴特色产业正在发展壮大。
●12 月15 日,灯塔盆地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邮储银行河源分行、人保财险公司河源分公司三方共同签订灯塔盆地示范区“政银保”项目协议,项目撬动银行放大10 倍对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免抵押贷款。首批受益企业 70家,贷款总金额达5000万元。
“土地入股”培育新主体
蓝莓产业统领推进“三个一”工程
今年初,我市第二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在灯塔盆地核心区启动。
日前,顺天镇沙溪村和大坪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漳溪镇嶂下村和双江镇双江村“土地入股”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灯塔盆地正逐步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效破解示范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小、农村土地流转难问题。
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提高新型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近年来,示范区着力提升各经营主体的科技水平,通过发展壮大蓝莓、柠檬、南药等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新兴特色产业,促进示范区农业新型主体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发展蓝莓产业为统领,全面推进“三个一”工程,即在全市范围内举行10场蓝莓种植技术公开课,培养100名蓝莓技术人才,孵化100个蓝莓种植基地。
启动“政银保”合作贷款项目
金融“活水”引向“三农”
作为全国21 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之一,灯塔盆地以“政府担保+银行信贷+贷款保险”的方式,成功突破了曾经凝固在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处的融资坚冰。
据悉,灯塔盆地示范区“政银保”项目由市灯塔盆地示范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利用财政拨付的 500 万元设立“政银保”风险补偿基金池,邮储银行河源分行按照投入的“政银保”专项基金的最高 10 倍安排项目合作贷款额度,即合作贷款额度5000万元。
记者了解到,“政银保”项目贷款期限原则上不得超过1 年,利率执行月息4.67 厘,贷款手续简化、免抵押。凡是“河源市灯塔盆地示范区信用协会会员库”企业,均可向邮储银行河源分行申请贷款,由人保公司进行承保。截至目前,已有70 多家符合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信用协会。此外,灯塔盆地构建“四台一
会”(管理平台、融资平台、担保平台、社会公示平台和信用协会)的中小型企业贷款模式也基本完成,示范区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业保障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破解了农业抗风险能力低难题。
组织农产品订单交易
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
为探索出一条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示范区目前还与广东正地农产品交易所签订了《农产品交易战略合作书》,采取协议撮合、拍卖、招投标、网络竞价等方式组织农产品订单交易,组织了8家企业在交易所挂牌上市。同时,重点推广农超、农校、农企、弄社对接等 “产供销”一体化模式,扶持建立社区菜店、生鲜超市、平价商店197个,在广州市建立2个特色农副产品直销店和配送中心,建立了“村又村商城“和”河源农产品流通中心”。
据介绍,“订单农业”即加工企业或经销部门与农户或代表农户的基层签订农作物种养或农产品收购订单,农民只需要根据订单种、养,这一生产方式拉近了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有效解决了农户与市场对接的难题,减少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盲目性,为农产品的畅销设置了保障。接下来,示范区将着力打造、延伸产业链条,以蓝莓产业为代表,实现种苗、饲料、养殖、储运、精深加工、销售、发展生态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
见习记者 杨金萍
相关新闻
灯塔盆地“入围”信息化示范地区
本报讯(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叶柱耀)河源市灯塔盆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首批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地区。省农业厅日前发布的《广东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市县名单》显示,包括河源灯塔盆地在内的全省12个市县、地区入选首批省级农业信息化示范地区,这意味着入选地区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将提速。
据了解,今年7月,我省启动信息化示范市、县的申报,希望组织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农业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高的市县进行示范建设,通过省、市、县三级的投入让信息化进村入户,真正打通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据悉,河源灯塔盆地目前正打造实施农业物联网体系(包括“监测功能系统”、“智能化需求与供应平台”、“手机客户端平台”等10个系统或平台),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灯塔盆地农业物联网体系包括“监测功能系统”、“智能化需求与供应平台”、“手机客户端平台”等10个系统或平台。目前,作为该体系的平台之一——重点企业及农技部门的实时视讯和技术沟通平台已初步建立。接下来,还将分步推进建立农业物联网智能化平台,建立示范区所覆盖区域乡镇、自然村的农村网络购销平台等。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