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出招破“有县无城”困局
东源县城一角。本报航拍图 陈仕平 摄
东源县城人气不旺,商业氛围不浓,受多种因素影响,甚至多年陷入“有县无城”困局。如何破解这一困局?记者从该县了解到,今年,东源县委县政府围绕城市提质扩容提出“以‘副中心’为定位,发展交通、产城融合”的发展新思路,突出交通、园区建设两个重点,全面推进城市提质扩容。前不久,副市长李扬达深入东源县城,与该县主要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就城建项目、园区建设等进行调研,并充分肯定该县新的发展思路。
构建高标准城市路网
据了解,东源县城目前人口容量超过20万人,但目前实际人口却不到设计容量的二分之一。由于紧邻市区,加上本身布局分散、县城中心功能缺失,东源长期以来受市区辐射影响,造成了“有县无城”、“灯下黑”的窘境,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步伐失衡。据东源县县长何广延介绍,2012年10月至今,借省“三打两建”和市严打“三违四抢”的契机,东源县共批准楼盘建设56个,全部建成后县城将增加住房3万多套,增加居住容量13.4 万人。同时,东源还储备了可开发土地143万多平方米,为将来的东江社区、“东江水乡” 等项目做足准备。
何广延说,市区吸收了不少东源常住人口,但也给东源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因此将县城定位为 “副中心”符合当前的实际。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主动融入市区,其中交通网络建设至关重要。今年,东源高标准建设城市路网,加快与市区对接“四路”建设,打通滨江路、县城与园区道路、老县城中轴线、仙塘大道等主要交通要道,完善包括东源连接市区“四路” 和城区“三纵三横”的道路骨架,形成覆盖全城、纵横有序、安全畅通的城市路网。
打造产城融合模式
园区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深圳盐田(东源)产业转移工业园,何广延表示,该园作为东源“一园四区一核心”的中心,工业总产值在2012年就已超过 50 亿元,贡献税收超过1.4 亿元。为了扩大产能、持续吸引外商落地,今年该园计划扩园3.5 平方公里,扩园征地1500 亩,园区对县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何广延说,该园紧邻县城中心,是东源产城融合模式的核心,要通过园区扩建和道路的连通,并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城园互动,使园区激发城市活力,让县城与产业用地互相支撑,做到“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市国土局长刘振林表示,产城融合模式对土地规划要求高,必须用超前的眼光科学设计规划,避免出现布局上的失误。国土部门将全力支持配合东源县委县政府,做好用地方面的准备。
依靠市区借力发展
对东源县在城市建设中提出的新思路,李扬达在调研中给予了充分肯定。
李扬达表示,东源城市建设方向对、定位准、发展快、力度大,东源县委县政府站得高、谋得远、抓得实。发展交通和产城融合模式既符合东源现实需要,又有利于未来长期发展。他指出,城市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规划,以超前规划去推进产城融合城园互动,提升城市的集聚度和辐射能力。同时,要利用毗邻市区的区位优势,借力发展、错位发展,最大限度接收市区配套服务的辐射,严格按照“副中心”的定位打造具有东源特色的发展模式,真正打破 “有县无城”的僵局。
本报记者 黄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