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县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蝴蝶岭工业园已形成一定规模。
蝴蝶岭工业园内工人加紧作业。
核心提示
2012 年的某天,刚与惠东县签订投资意向书的江西惠通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光,在返回江西的途中,机缘巧合地遇上了东源县委书记叶少军。让人没想到的是,正是这次偶遇,张伟光将计划落户惠东的惠通汽车“嫁入”东源,填补了我市汽车制造业的空白。
这是一次成功的“截胡”,其成功在于东源党委政府满怀真诚的招商热情,更在于东源倾情打造的良好投资环境。
事实上,自两年前提出实施“工业大县”战略后,东源通过优化发展环境,凸出资源和产业招商,成功地引入了一批批大项目、好项目,使该县打造的“一园四区两基地”一举成为撑起全县经济发展的脊梁。
而今年,沐浴着全面深化改革、省振兴粤东西北等政策春风,东源又将有哪些发展新思路?日前,叶少军接受县区行记者团采访时表示,东源将突出抓好产城融合、园区扩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等工作,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为实现加快发展夯实经济基石。
加速产城融合发展步伐
这两年来,东源县城有一条被称之为“东源大道”、但尚未贯通的市政道路,让该县党政主要领导始终惦记着。在该县党政领导眼里看来,这有可能是一条东源的经济丝绸之路,或能对培育东源新的经济“增长极”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连接市区与东源县城的越王大道自开通后,在短短几年内,有力地推动着东源县城的城市发展,如今市区与东源县城几乎连成了一片。”叶少军说,但这还不够,东源要将这条路延伸至工业园、东江源景区。他认为,东源大道的建设,十分符合东源产城融合的发展需要,对实现市与县、城与园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起到关键性作用。
这一判断,并非虚言妄论。根据规划,东源大道将南接通往市区的越王大道,北连东江源旅游度假村,途经扛起东源经济命脉的蝴蝶岭产业园。该路通车后,将直接把园区与县城、市区系在一条线上,从市区到蝴蝶岭产业园区只需10 分钟左右。
而有关理论也认为,工业园区发展往往需要一定的“母城”依托,从“母城”获得资金、信息、技术等生产性服务。正因为如此,距离东源县城仅几公里的蝴蝶岭产业转移园,从开发至今不到10 年,已落户企业120 多家,每年生产总值达 102亿元,贡献税收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东源大道这条令东源党政牵肠挂肚的道路,即将在今年内迎来动工建设。“经过过去一年的努力,东源县城与蝴蝶岭产业园中间的山地,现已基本完成征拆工作,规划设计作业也已完成。”叶少军向记者团透露,目前,东源正组织力量对该片区的山地进行土地平整工程,东源大道年内可正式动工建设。
县城居住环境的改善同样有助于产城融合。叶少军透露,自 2012 年起,东源共批准建设新楼盘 56 个,建成后,将提供3.7 万套住房,可满足10 余万人口的居住需求。而且,根据规划,东源大道两旁的土地系作为东源县城的商贸居住发展区,对促进东源县城扩容提质有重要作用,且可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的生活配套、满足工人的实际生活需求。
做大做优园区发展平台
筑更大的“好巢”,才能引来更多的“金凤凰”落地。时值3 月春暖花开的季节,记者走进东源产业园区,看到的是铁臂齐挥的挖掘机,以及来回穿梭的推土机和运输车,处处均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这种场面,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东源党委政府对园区扩能工作的积极态度,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该县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这里在春节前还是几座山丘,但如今每天经过,都会发现山头一天天地在‘变矮’。1-2 月份,县工业园区已实现‘三通一平’0.06 平方公里。” 站在已平整的工业园区工地上,叶少军表示,今年,东源将继续抓好“园区建设加强年”活动,在重点抓好“一园四区”建设的同时,加快移民“双转移”基地、仙塘工业扩园基地建设发展,进一步夯实“一园四区二基地”工业格局的基石。
事实上,对于这一工作部署,东源已有明晰的思路。其一,安排资金 1000 万元,完善规划、整合资源,加快 “一园四区”建设;其二,抢抓粤东西北对口帮扶政策机遇,建立与帮扶方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园区管理机制和建设投融资机制,推动工业园区加快建设和提升效益。充分利用好与深圳盐田区共建产业园区的机会,加快推进县产业转移园扩容增效,完成 3.5平方公里扩园审批手续、2500亩用地征地和“三通一平”;其三,以道路交通为重点,加快推进“一园四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启动蓝口镇土陂至柳城镇东江大桥东岸公路、骆湖镇骆湖至道格拉斯公路、省道S229 线至县旋窑水泥聚集区经济专用公路等聚集区道路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确保“园区建设加强年”活动顺利开展、取得实效,该县参照市委、市政府的做法和要求,制订了《“一园四区两基地”目标责任考核评价办法》、《东源县重大建设项目“亮灯”管理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加强对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的考核,对“三赛”工作实行科学标准的管理,严格落实奖惩。
突出特色产业内在驱动力
沿着东源发展“一园四区二基地”的思路分析,人们并不难发现:东源通过加快产城融合步伐、产业园区扩能等措施,在力求将该县工业经济发展主战场的县产业园,及附属在该产业园附近的两大基地做强做大之外,还有一个重大的目标——加速新型环保建材、硅产业、新医药和旋窑水泥等四大产业聚集区发展,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东源经济 “增长极”的新亮点。
事实上,东源具备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条件。据有关勘探数据表明,东源境内含有丰富的石英石、石灰石、瓷土等矿产资源,特别是石英矿资源丰富、储量大(经勘查,蓝口镇至柳城镇一带石英石矿储量约3 亿吨),且矿石质量优(I 类矿)、成矿分布好、开采条件佳,是亚洲最优质的石英矿之一。
基于此,东源党委政府早在几年前就提出了打造“四区”(硅、新型环保建材、新医药和新型旋窑水泥4 大产业聚集区)的目标战略,并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 2013 年底,硅产业聚集区共落户项目 69个,总投资87.2亿元,预计上述项目建成投产后,硅产业年产值将达135亿元、年创税收8.8 亿元以上;新型环保建材聚集区汇兴气体一期项目竣工投产,鹰牌、罗曼蒂克等增资扩产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新型旋窑水泥聚集区金杰、和兴等项目竣工投产,基本实现聚集区建设目标;新医药聚集区保和堂药业二期动工建设。
而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就在不久前,该县申请建设的广东省硅产业基地正式获得省经信委的批准同意。省经信委认为,东源县石英石矿资源丰富,品质优良,硅产业基础较好,在东源县建设广东省硅产业基地有利于促进全省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硅产业链,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总体部署。
四大产业聚集区良好的开局,令东源党政班子对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加充满信心。叶少军表示,今年,将加快四个产业聚集区建设。积极争取深圳市大鹏新区对口帮扶,破解土地、资金瓶颈,完成环评和“户口”申报工作,推进水、电、气、路等配套项目建设,推动10 个新进项目尽快动工,支持旗滨光伏玻璃项目建设第三条生产线,优先建设和发展硅产业聚集区。完成物流专用道路建设,加大资源管控保障力度,推进新型旋窑水泥聚集区建设和发展。加快道格拉斯陶瓷、中燃燃气、鹰牌陶瓷二期、罗曼蒂克陶瓷二期等项目建设,推进新型环保建材聚集区建设和发展。加快保和堂药业二期、华森科技等项目建设,推进新医药聚集区建设和发展。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
壮大县域经济关键在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在项目。事实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需要发挥独特魅力引进“金凤凰”,同时也需要引来的 “凤凰”能“下蛋”。那么,东源将如何把“凤凰”引进来,且让“凤凰”早 “下蛋”呢?
叶少军说,该县将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以“一园四区”为主阵地,做好项目包装和推介,大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抓住与深圳盐田区、大鹏新区对口扶持共建产业园区的机遇,利用对方优势推进组团式招商,引进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此外,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
“把项目引进来,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关键还在于促成项目建设、投产。”叶少军表示,为加快项目落地,该县一方面建立了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联席办理制度,另一方面将继续完善县领导和部门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签约项目顺利转化为动工、投产项目。此外,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效能督查,力促新竣工项目稳产达效。同时搭建政银企合作融资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本报记者 吴志坚 黄冉 特约记者 何小流 文/图
上一篇:东源县出招破“有县无城”困局
下一篇:东源规范木材加工保护森林资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