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教育 > 阅读新闻

和平县两校倡导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侧记

    

和平中学的学生们在学习分类投放垃圾。

和平县四联中学的学生在对垃圾分类。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也日益增多,垃圾随之增多。由于原来大家的环保意识不强,所以乱扔垃圾现象十分普遍,不但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更是影响了城市的形象。为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和平县大力实施“大清洁·乡村美”城乡清洁工程。

     记者在和平农村采访时发现,每家每户门口都有4 个黑色塑料桶,分别印着“可回土垃圾”、“可焚烧垃圾”、“可卖钱垃圾”、 “有毒有害集中处理垃圾”的字样,里面装着对应的生产生活垃圾。村民说,垃圾分类后,现在村里的环境大为改观,河畔再也没有垃圾成堆的现象了。

     说起这事我们还得从学校说起。

     和平中学的实践 环保教育故事多

     乱丢垃圾是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要想让群众一下子转变思想并非易事。为了让广大群众提高环保意识,和平县各中小学都非常重视保洁工程,并积极参与进来,不少学校还成立了环保小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为了学会垃圾分类,和平县不少学校还建起了环保教育站。

     和平中学的环保教育站建在一片花香四溢的桂花林后。走进环保教育站,只见四周墙上贴着“环保十字口诀”、“垃圾的生命”等各种环保宣传贴画;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6 个蓝色的大筐,分别装着牛奶盒、塑料瓶等垃圾;墙边一侧有几个白色的大塑料桶,分别贴着标签,用来装易拉罐、纸皮等垃圾;墙角几十个大编织袋里装满了整理好的垃圾。用来分类整理垃圾的手套、铁锤、剪刀等工具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

     该校高二年级的周云翔同学每天下午放学后都会来环保教育站签到,还把顺便捡到的垃圾带过来。周云翔从高一年级开始就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他认为,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如果变废为宝,就能成为财富。学校每天都有很多的废弃垃圾,周云翔和同学们平时就利用课余时间捡拾。早上喝的空牛奶盒,以前是直接扔掉了,现在都收集起来。他的行动也带动了身边的同学,越来越多的同学都陆续加入,目前这个协会有140 人左右。周云翔表示,回收垃圾不但能美化环境,还能保护生态环境。以后自己要走向社会,作为一名高中生,更应当倡导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正确投放垃圾,这样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整个社会的面貌。在教育站入口处摆放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一本记录本。负责环保站工作的曹老师一边翻动记录本一边介绍说,每天下午他都会到教育站,这时各班都会把收集到的垃圾带到教育站,然后曹老师指导他们分类放好,每周志愿者们都会抽时间过来作进一步的分类。由于平时加大了宣传力度,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校园干干净净。

     阳明镇龙湖学校 从学生教育入手

     阳明镇龙湖学校是一所新办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目前还有工程继续在建设中。虽然学校有些建筑工程仍在施工,但是校园里却干净整洁。放学铃后,《保护地球》的歌曲响了起来。一群群同学随着歌声笑逐颜开地走出校门。有的同学从垃圾桶边经过时会把垃圾丢进垃圾桶。七年级的袁迪同学把记者带到一个平房中,一进房间,满眼都是垃圾,一大袋一大袋的塑料瓶垃圾放在屋角,有不少已经包装好了。他告诉记者,上个学期,学校建起了环保教育站,还不到一个学期,就产生了这么多垃圾。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每天,老师会安排学生轮流到教育站学习垃圾分类,了解环保知识。通过活动,袁迪知道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和处理方法,尤其是可回收利用的垃圾,他还亲自动手回收做成一些有用的物品。袁迪说,在家中,他把易拉罐做成小笔筒,父母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在其影响下,他父母也开始自觉地对家里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邻居们都称赞他们家是“环保家庭”。袁迪暗下决心,以后再不能乱扔垃圾,要用行动来保护地球。

     四年级的梁嘉丽是同学们眼中的“女汉子”。在环保教育站的实践活动同样也让她深有感触。“废塑料瓶的盖子可真难剪啊,把我的手都弄出了许多伤痕。”梁嘉丽指着手上的伤疤仍心有余悸。环保实践活动后,在校内她看到垃圾就会捡起来,在校外她也做起了“环保小卫士”。走在街上,梁嘉丽经常会发现废纸、果皮和废瓶子等垃圾,她总是边走边捡。校园的环境在同学们的共同维护下,变得越来越干净了,但是每当上学放学路上看到一些人很不自觉地丢垃圾,特别是看到一些卫生死角的水又脏又臭时,梁嘉丽总会特别心痛。四年级的黄慧珊、黄宇航、黄莉婷等几个同学经常一起回家上学,他们相约:凡在路上看到有垃圾就用袋子装好或放进路边的垃圾桶或带回学校环保教育站。为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环保习惯,学校每天放学时学生会干部、值日老师、值日领导都会在校门口对学生的垃圾分类进行检查,组织学生在多媒体课室学习环保知识,逢迎双周的班会课都以环保为主题。为了让家长提高环保意识,去年该校还让学生与家长一起在环保站体验垃圾分类。

     据介绍,目前该县的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展环保教育。相信不久的将来,学生们都能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链接

     日本人怎样进行垃圾分类?

     到过日本的人都赞叹日本干净得不得了。这和日本注意保护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处理有关。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1.分类精细,回收及时。

     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垃圾,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继续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如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并把分类知识编印成手册发给每个市民。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

     2.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的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3.人人自觉,认真细致。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4.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有利于回收利用。

     本报记者 谢雨望 张晓艳 彭德贵






上一篇:源城举办教育活动大讲堂
下一篇: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平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