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四部门声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可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记者24日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部召开的《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7种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资格。
《意见》指出,监护侵害行为,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性侵害、出卖、遗弃、虐待、暴力伤害未成年人,教唆、利用未成年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胁迫、诱骗、利用未成年人乞讨,以及不履行监护职责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行为。处理监护侵害行为,应当遵循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充分考虑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人格尊严,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对于监护侵害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举报。
《意见》规定,学校等单位或工作人员,发现未成年人受到监护侵害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举报。监护人侵害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未成年人因临时监护需要转学、异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予以保障。
据悉,被申请人将未成年人置于无人监管和照看的状态,导致未成年人面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危险,经教育不改的;拒不履行监护职责长达6个月以上,导致未成年人流离失所或者生活无着的等7种情形,人民法院可以判决撤销其监护人资格。
中国教育报
上一篇:专家:家长应该对孩子的“叛逆”感到庆幸
下一篇:人民日报:教育当治贫 可别致了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