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餐饮企业废油都去哪里了?
本报6 月19 日报道:近日,一则关于食用油的帖子在我市各大论坛上引起广泛关注。6 月11 日、12 日,接连两位网友在论坛发帖,称位于市区新风路永福南小区外的某餐饮店在其厨房的排油管道下打开一个缺口,并放置油瓶接排油管道中残留的废油。众多网友对这种行为表示不解和担忧,同时对这些废油的去向也有着各种猜测。
点评:“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在本地论坛上发帖引发的关注,折射出了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忧的心理,但事实上,广大消费者这种“担忧”情有可原。在近几年食品安全丑闻层出不穷的情况下,“瘦肉精”、“地沟油”等字眼,足以令消费者成为“惊弓之鸟”。正因为如此,网友在论坛上发帖并附上一张排油管道下放置着接油瓶的照片后,一下子引发广大网友的各种担忧与猜测。当媒体介入时,许多餐馆面对食用油的来源及废油的去处均是缄口不言,这不得不令人对餐馆这种“不能说的食用油秘密”产生更深的疑虑,而市有关部门对此则回应“我市对食用油的原料采购、加工制作、流通等都有一系列的监管制度,且做到定期进行抽查”。那么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食用油的来源及处理、定期抽查结果的公开力度,尽快消除消费者的疑虑。
本报6 月19 日报道:为公开、公平、公正解决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市区决定从今年起实行积分入学制度。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积分入学方案(试行)》已正式出台, “试水”对非市区户籍借读生实行积分入学。
点评:积分入学制度的推行,是一次为改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的制度破冰,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入学贵,以及缓解招工难等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为该制度的推行点赞。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该积分入学制度似乎不是那么地“接地气”,制度中提到的7 项“基本积分项目”,在学历、住房、社保、缴税等方面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了“考验”,这“低比例、高门槛”的情况,难免让普通外来工望而却步。当然,我市目前在这方面还处于“试水”阶段,很多实施细则尚且需在试行中不断完善。
栏目主持:吴志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