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茶市场存在4 大乱象
据生命时报消息,一入3 月,伴着浓郁的茶香,大量春茶就在全国各地上市了。近日,记者来到北京著名的马连道茶叶一条街。走了10 家店铺后,记者发现,茶叶的来源、质量、价格、包装,每个因素都让人心存疑惑,不敢放心购买。记者就此采访权威茶叶专家,总结春茶市场存在的四大乱象。
乱象一同种茶叶差价大
以春茶中的碧螺春为例,有的商家卖每斤七八百元,有的卖 300 元左右,有的砍价后可降到 120元。龙井茶的价差就更明显,贵的每斤高达上千元,便宜的三四百元。然而,把昂贵的茶和便宜的茶摆在一起,很多消费者都难以分辨,即使冲泡一下尝一尝也感受不到区别。
为什么同一种春茶,价格差距如此之大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沈红表示,这和产地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碧螺春以江苏洞庭碧螺春为最佳,市场价甚至可以高达每斤七八千元,但其他地方也生产加工碧螺春,比如福建、广西、云南、陕西等地,这些地区生产的碧螺春售价就会低很多,也就两三百元。但便宜不代表不好喝,两三百的茶叶,虽然产地不在最好的区域,但只要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品种都比较好,再注意精细加工的话,也很好喝。
乱象二多为散装难溯源
走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店铺出售的春茶都是散装的,放在纸箱子或塑料袋里,上面没有标注任何生产许可、生产日期、产地等信息。如果顾客决定购买,才会分装到罐子或小包装里,但其包装上同样没有信息。沈红表示,没有任何信息标注的茶叶很难溯源,这也反映出我国对茶叶监管的一个漏洞。在日常检查中,国家只抽检有包装的茶叶,而对散装茶叶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管,即使发现问题也多为引导,没有制止的实质办法。
乱象三概念新茶噱头多
春茶特指立春后、立夏前的茶叶,其中明前茶(清明前的茶)最受追捧。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春分茶”、“惊蛰茶”等新的称呼。对此,一些售货员表示,随着气候变暖,有些地区的产茶时间提前了半个月到一个月,所以就有了“春分茶”和“惊蛰茶”的出现。
沈红表示,这些说法多是为了打造耳目一新的产品概念,以便茶叶卖个好价钱。
乱象四以次充好难区分
每到春茶上市之际,总会出现“陈茶当新茶卖”、“翻新茶”等新闻,本该打折销售的陈茶却卖到了新茶的价格。这些不良行为真的存在吗?记者在采访中,得到了一些商家的证实。京闽茶城一位女老板告诉记者,她遇到过不良商家给陈茶染色素的事情,茶叶一泡,茶水看上去挺艳,但喝起来却不怎么香。还有一位卖茶十几年陈姓师傅说,翻新茶或许在南方更为常见,北方没有翻新的条件和设备,想要翻新的话需要运回南方,来回交通成本那么高,大概没有人会那么做。
小贴士辨别新茶有招
外观上,新茶的条形更紧凑,而陈茶则发散;新茶比陈茶更鲜艳、有光泽,陈茶往往颜色偏暗;用开水将茶叶泡开后,新茶颜色明亮,而陈茶颜色发黄、混浊;新茶闻起来有股清香,口感鲜爽,而陈茶没有清香,喝起来还有陈气;翻新茶也有陈茶的特质,如果加了色素,茶水一泡时艳丽,二泡时明显暗淡,就要引起怀疑。
上一篇:河源东华家具广场4月19日-20日举办直销节
下一篇:谷歌眼镜今日开放网上订购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