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自制食品花样百出
据中国青年报消息,“古法手工、农家自制、绿色无添加”……许多人都曾对网上售卖的“私房美食”垂涎三尺。
“糖姑娘”古方红糖就打着以上旗号在微信朋友圈里传播。一些消费者仅服用数天就感到气血改善,还有人“使用月余治好了不孕”。有人拿此“朋友圈爆款”前去检验,竟然发现:25 克的红糖中药用雌激素雌二醇的最高含量达人体正常值的1000 倍,长期使用会诱发恶性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江西省食药监局随后查明,该厂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资质,擅自以“自制”名义售卖食品,目前已被立案。网络上花样百出的自制食品是否安全,引发公众关注。
网络上花样百出的自制食品是否安全,引发公众关注。
网销食品火热催生新法
如今,“私房美食”已在网络上颇具规模。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除去天猫旗舰、专卖、专营等店,淘宝平台上其他食品卖家依旧过百万。
“私房美食”带来新鲜的同时是否也隐藏着风险?河北大学大四女生瑞凯有过失望的体验:在网上购买了宣称纯天然的蜂蜜,却发现外包装上居然有残留标签——原来店主批发了厂商的低价商品后更换包装,再打着“无添加”等名义高价售卖。
隋杨和朋友一起在网上淘了“私房肉脯”,收货后就闻着“臭臭的”,不舍得扔掉的朋友还吃坏了肚子。两人寻求赔偿却被告知:退款需要把原物寄回,除此之外没有赔偿。
食品安全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吴广枫认为,过去几年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相对缺乏,是因为《食品安全法》2004 年始拟定, 2009 年发布,当时没有这样频繁的线上食品交易,也就没有专门制定法规。
这也解释了今年10 月1 日起执行的修订版《食品安全法》为何首次专门强调网络食品安全监管。这部“最严食安法”中明确规定:网络食品经营需纳入监管,第三方平台需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并登记审查许可证。
目前来看,新法已对平台和商户发挥作用。阿里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食安法上线后公司明确要求预包装及散装食品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6 月上线的企业店铺政策区分了企业店铺和私人卖家,并对二者进行了权限划分。目前,未完成认证的卖家将受到商品发布受限、无法参加各类大促等限制。
食品安全需多方共建
“野生”美食遍地,反映了消费者对待自制食品的态度。大三女生刘悦歆曾多次在淘宝上购买“手工红糖”。看到类似的“糖姑娘”出了大问题,她坦言内心有些后怕,但购买时确实从没多想,“因为老板待我很亲热”。黎禧妍也持类似看法。这个自称“吃货”的姑娘在微博上关注了多个私房美食 “大V”,对这些人售卖的产品她从没怀疑过, “上百万粉丝呢,不可能骗人。”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范志红认为这种想法亟待纠正。“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私家制作’其实代表着无经营许可、无卫生许可、无监督抽查、无专业培训、无产品标准。”
天猫坚果类销量冠军“三只松鼠”相关负责人介绍,正规厂商均需要严格的品控体系:以“三只松鼠”为例,除搭建“云质量平台”追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细节,还要定期回应消费者监督反馈。此外,即使是在资质齐全的下游厂家,也要安排品控人员常驻管理。他认为,每一件小食品出产都要经历繁琐步骤,小差错就会导致大事故。无证商家既难以做好细节控制,又完全不受有关部门指导监管,安全隐患很大。
法律如何完善和实施已被视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有电商表示,因缺乏明确的实施指导办法,落实国家有关规定仍存难度。
吴广枫也称,在食品安全方面,法律界和学术界仍任重道远。以初级加工农产品为例,美国明确将农产品归类于食品范畴内;我国因为具体国情将两者区分,却缺乏针对性规定。同时,她认为应该尽快推出《食品安全法》修订后配套的实施条例,因为 “新法短期内在执法机关和平台商户处落实比较困难”。
范志红认为,消费者也要提高安全意识,促使不合格商户被市场淘汰。同时按新法规定,消费者可直接向交易平台索赔也意味平台务必承担更多责任,因为“食品安全里有政府、商户、平台、消费者多方参与,需要全社会共建”。
上一篇:高糖高热高钠食品 不适合孩子常食用
下一篇:“OTO”模式给你全新体验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