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天“两抢”零发案背后的故事
一年才365 天,有335 天“两抢”案达到零发案,在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是一支“向科技要警力,向素质要战斗力”的公安队伍。这支队伍着力提升整体素质,朝着“首善之区、幸福源城”这个奋斗目标努力前行。2016 年,源城“两抢”零警情天数达335 天,每一点每一滴的成绩都凝聚了源城公安分局每一名公安民警的汗水,甚至鲜血……
源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国基在会上部署工作。
为守一方平安 化压力为动力
源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十分突出,而源城公安分局作为维护城区社会治安的主力军,责任十分重大。源城区社会治安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河源整体社会治安状况的晴雨表。
零发案天数今年能否提升,群众是否满意?去年底走马上任的源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张国基感到了压力。新的一年里,源城公安找到了方子,化压力为动力,紧紧围绕“首善之区、幸福源城”,奋力打造珠三角(深圳)首选后花园和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这一中心,以保一方平安为己任,以忠诚、扎实、创新、团结、干净干事为抓手,以“发案少、秩序好、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为要求,主动、自觉地把维稳处突、严打整治、社会防控、队伍建设等各项公安工作融入到全区经济建设的大局中,使公安工作始终与中心工作相协调,与发展大局相一致,努力为全区经济建设保好驾、护好航。
实践证明,打击整治是维护社会稳定最有效的手段。重点打击影响城区治安稳定的“两抢一盗”、黄赌毒、黑恶和电信诈骗等犯罪,铁拳铸平安;在严打的同时,也将深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从强化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入手,织就安全防范大网络,促进社会大稳定。
向科技要警力 坚持政治建警
在科技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个案子,如果缺乏有效的科技手段,也许再努力也很难找到破案线索。现在,依靠科技手段侦查破案,向科技要警力已经成为源城公安分局的共识。
近年来,源城公安分局乘着开展 “四项建设”(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这股东风,本着“实用为先、效能为要”的原则,全面提高了在打、防、管、控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如在侦查破案方面,坚持一类视频与二类视频共同推进,不断强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提高民警应用技能,实现了基础建设上水平,监控网格化、实战化。据统计,近两年来,源城公安通过视频侦查技术直接或间接破获的刑事案件,约占破案总数的6 成左右,科技助力可谓如虎添翼。
再先进的科技还要人,人才素质是关键,张国基说。为此,源城公安分局除了向科技要警力外,还不断强化民警素质,提升警队的战斗力和执行力。据统计,该分局现有警力约占全市总警力的十分之一,而每年侦破的刑事、治安案件约占到全市公安机关破案总数的50%。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民警也特别辛苦,压力也特别大。
这压力如何化解,在现有有限的警力情况下,如何有效管控好源城辖区的社会治安,确保每一项工作执行到位?源城公安分局党委坚持政治建警、从优待警、从严治警,全面加强队伍的教育管理。张国基说,警队虽经严格挑选,也难免有极个别人因思想松懈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或灯红酒绿的考验。为加强警队思想建设,分局党委敢于下狠刀,对队伍的违法违纪行为,一抓到底,一查到位,决不手软,有效杜绝了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确保队伍纯洁与稳定,从而增强了队伍的凝聚力,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素质过强的队伍,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全面提升。
重任千钧惟担当,守一方水土,就要保一方平安。2016 年,源城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7%;“两抢一盗”警情同比下降19%;“两抢”零警情天数达 335 天,同比增加47 天,上升18%,实现了警情自2010 年起连续6 年下降的目标,城区治安呈现“持续向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的良好态势。
目标只有一个 就是让群众满意
向科技要警力,以强警素质促公安队伍建设,就能万无一失了吗?这个答案显然还不够全面。
据了解,当前,源城公安分局正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紧跟时代的脚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从推进摩托车智能防盗系统试点应用,到大力推广出租屋“门禁+视频”系统,从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到开通24 小时自助办证区,从电子政务到开通“微博”、“微信”平台,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应用服务于百姓、便利于百姓、惠及于百姓。
但是,再先进的技术也有它的局限性。如何弥补技术缺陷,铲除社会治安的死角,在群众关心的社会治安热点敏感问题上,源城公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的话记在耳里,将群众的事装在心里。近年来,分局以“千人大联防”、“蓝背心”等一系列手段构建群防群治社会治安大防控网络,取得明显成效。在侦破多起涉赌、涉毒大案中,来自群众举报的有效线索占了一定比例,从而也让源城公安分局尝到了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力量的甜头。
张国基在走访基层公安派出所时,曾对民警说,一定要多下去走走,去看看,多听听群众的呼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需,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牢记为民宗旨,严打犯罪,服务民生,警民联手,共同营造更加良好的治安环境,让“两抢”的零发案天数再向前一步,让老百姓安居乐业。
本报记者 刁城邦 通讯员 杨飞 张经纬 罗辉 黄光明 林小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