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燕窝溯源标签扫出假网站 律师:提供虚假的溯源标签属于欺诈行为
阅读提示:
据中国消费者报消息,市场上的溯源标签五花八门,涉及多个领域,如食品、酒类、生鲜、水 果、大米等。在国内销售的燕窝产品,大多数都会在包装上加贴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溯 源标签,以便消费者查询购买的燕窝是否来自经国家批准的境外燕窝生产企业。近日,浙江消 费者汤燕在某网络商城购买了一款贴有溯源标签的燕窝产品,却发现扫码显示出虚假网站。 汤燕要求赔偿,却屡遭商家拒绝。假冒溯源标签为何大行其道?记者进行了调查。
消费者所购燕窝贴的假溯源标签。
假冒标签现网店
一直以来,汤燕都认为,有溯 源标签的燕窝产品相对比较安 全。“因为国家对燕窝进口有政策, 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商家也是这么 宣传的。”汤燕说。
今年4 月,汤燕在某网络商城 “盛燕天下旗舰店”购买了贴有溯 源标签的燕窝,发现水分很大。随 后,她扫描溯源标签上的二维码, 发现与之前买的燕窝上的溯源标 签扫出来的网址不一样。
“我联系网络商城,对方回复 说需要证据。之后,我通过电话联 系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 其下属的中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 平台,经过鉴定,确认溯源标签是 假冒的。”汤燕说。她将鉴定报告 提交给网络商城后,被告知“溯源 标签不作为判定燕窝真假的证据, 无法处罚商家,建议退货处理”。
汤燕觉得很不合理:“既然溯 源标签是假冒的,为什么不能判定 售假?这样一来溯源标签还有什 么意义?而且燕窝产品出现假冒 溯源标签,也不符合政策规定。”
记者了解到,汤燕所说的政 策,源于国家有关部门与相关国家 签署的输入燕窝产品的检验检疫 和卫生条件议定书。资料显示,自 2011 年7 月血燕亚硝酸盐超标事 件后,我国一度停止所有海外燕窝 产品的进口。2013 年以来,国家有 关部门先后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 亚、泰国等国家主管部门签订了输 华燕窝产品的检验检疫和卫生条 件议定书。按照议定书,输华燕窝 产品的加工企业应当在中国国家 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CNCA)进行注册。此外,输华燕 窝产品加工企业应当建立从燕屋 到出口的燕窝追溯体系,确保产品 可追溯,并在发生问题时能及时召 回相关产品。
移花接木的网址
记者调查发现,近几年,溯源 标签被认为是有效验证商品真假 的方式,不少商家更是以此为噱 头,宣传其销售的产品来源根红 苗正。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燕窝 溯源管理服务平台官网介绍中称, 获得认证企业的燕窝产品,采用中 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平台进行统 一管理,并须在产品的最小销售 包装上加贴统一的CAIQ 溯源标 签,以方便消费者识别和选购进 口燕窝产品及以进口燕窝为原料 进行国内再加工的燕窝产品。消 费者可通过查询标签上的燕窝码 或二维码,获得该产品的全程追 溯信息。
该官网的资料显示,虽然溯源 标签不是强制的,但目前获得中国 注册的16 家马来西亚和8 家印尼 企业,全都申请了溯源标签。
根据汤燕提供的线索,其购买 的燕窝产品溯源标签上标注的网 址为ebn.caiq.org.cn,但通过扫描二 维码后显示出的链接网址为www. pq315.com。
记者登录www.pq315.com 发 现,网站页面显示一个防伪的简单 页面,并无任何联系方式。其页面 图片上还有另一个网址:www. fwcx.com。记者拨打该网站联系电 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电话是杭 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曾经开设的防伪 查询的联系电话,但早已不做防伪 查询了,“而且当时做的防伪也不 是全国的,仅仅是当地的龙井茶项 目,这个防伪系统早就关闭了”。
商家涉嫌欺诈
中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平台 官网资料显示,通过平台溯源管 理+最小销售包装上加贴CAIQ 溯 源标签的模式,可实现燕窝“专厂 专号专用”和“一品一码”。消费者 通过唯一的“燕窝码”查询,可获得 燕窝原料、生产、进出口等信息。
记者搜索发现,在某网络商城 上,有35878 家销售燕窝产品的店 铺。记者联系几家店铺客服,大多 数都声称是正规的燕窝产品,有正 规的溯源标签。记者提出发现假 冒的溯源标签,网址不对,客服未 予回复。
“我听说,周边的朋友在其他 网店不仅买到过贴有假冒溯源标 签的燕窝产品,还有其他的产品。” 汤燕说,据她了解,部分网店为了 提高销量,在产品上贴上假冒的溯 源标签,蒙混过关,欺骗消费者。
四川少城律师事务所律师曹 毅表示,“很明显,提供虚假的溯源 标签属于欺诈行为。消费者一经 发现,可以向经营者提出三倍的赔 偿要求。”
记者获悉,使用假冒溯源标签 的商家是青岛市的一家企业,汤燕 通过全国12315 互联网平台进行投 诉。青岛市市南区市场监管局在 回复中称,经查,对该公司有其他 类似举报,已并案调查。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