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家训文化 创建文明河源
本报讯 记者 杨容 “行孝友悌,尽忠守信,有礼重义,清廉知耻。”家住市区客家文化公园附近的何叔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孙子到客家文化公园散步,而每一次走到写着自家家训的黄蜡石前,他都要念上一遍这十六字家训,再让5岁的孙子也跟着诵读一遍。这条长达600多米的家训文化长廊,将景与情完美地交融到了一起,不仅观赏性强,也把准了市民群众的脉,找到了文化的根。人们来到这里,总忍不住想要找到自家家训镌刻,细细诵读几遍。河源家训长廊对于增强河源人民对家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市民群众修身守则、奋发有为,积极投身河源文明创建的作用日益凸显。
漫步于客家文化公园,步道小径两旁分布着的一块块黄蜡石造型各异、错落有致,映衬着蓝天白云、红花碧草,优美雅致,令人欣喜,但更引人注目的还是石头上那些或厚重古朴、或隽秀飘逸、或古雅高洁、或雄劲奔放的书法镌刻。100多块黄蜡石,镌刻着100多个姓氏寓意深刻的家训,细细诵读,心有所感,获益匪浅。2014年9月22日,客家古邑家训长廊在客家文化公园落成,这是全国首个家训文化长廊,它的建成成为了我市弘扬客家精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窗口,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奇石、赏书法、诵家训,在休闲娱乐中追寻先祖遗风,接受文化熏陶。
近年来,我市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工程来抓,深入挖掘家训文化,精心组织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传递崇德向善、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正能量,取得了良好效果。除了客家文化公园的客家古邑家训长廊,源城、紫金等各县区也陆续建成规模不一的家训文化长廊,潜移默化地浸润着当地居民。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