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中的革命堡垒 战火中的干部摇篮 连平县忠信镇华南小学光荣革命史代代传
“1940年-1943年,中共后东特委先后派遣地下党员钟明、邓基到华南小学以教书为公开身份,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站在一座修缮后的客家围屋前,同行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第一书记叶慧星告诉记者,就在这个华南小学党组织旧址,我党曾以星火燎原之势,进行了抗日救亡宣传,输送了一批批进步青年,锻炼出不少优秀干部。
华南小学党组织旧址墙上挂着《华南小学校歌》。
红色摇篮见证革命历史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柘陂村吴氏祖祠,1934年,为了躲避国民党反动派耳目,吴氏祖祠改为华南小学,一些进步人士以教书为名,开展地下革命工作。”在华南小学党组织旧址,记者看到这里陈列着许多革命时期的文物以及展示牌,好像在无声地诉说着它的来历。叶慧星介绍说,当时,这里的村民思想进步,条件好,所以,中共东江特委看好这一战略要地。
据了解,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到华南小学任教,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共产党员邓基接管钟明的工作,在华南小学以教书为掩护,进行地下活动。邓基在华南小学工作期间,与忠信、大湖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以柘陂为点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教育工作。
为了壮大我党的力量,邓基举办农民识字夜校和青年救亡读书会,借举办农民识字夜校的机会,发展和接近进步人士,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宣传唯物辩证法和无神论,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此基础上,邓基发展了一批进步学生,组织他们成立了青年救亡读书会,向他们宣讲敌后游击战争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革命教育。
在邓基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华南小学成为了革命的堡垒,学校中的地下党组织为党传递情报、掩护领导人、输送青年参军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一曲校歌传唱革命风云
“忠信河畔柘陂村中,华南是我们的学校,在这里活跃着年青一代,在这里开辟着革命大道……”在华南小学党组织旧址墙上,挂着由邓基、罗楚生作词,李一群谱曲的《华南小学校歌》。
据叶慧星介绍,《华南小学校歌》一直伴随着华南小学进步师生与敌人斗争到底。除了谱写校歌,邓基与其他进步教师一起还组织了歌咏队、醒狮团,到忠信各地宣传演出,将革命内容寄寓其中,隐蔽地达到传播革命思想的目的。通过各种进步活动,影响了华南小学校长吴秀春,为保护、掩护地下党组织和革命同志,吴秀春曾向地下党组织透露五华县伪政府通缉邓基同志的密令和“异党分子”名单,使我党组织及时转移,免遭破坏。
通过不断的宣传,柘陂革命事业越来越壮大,并成立组建了武工队,而华南小学地下党组织也以柘陂为活动基地,多次成功瓦解和策反周边敌军,并配合武装力量,在1949年5月份解放了忠信全镇。
如今,为了保留旧址,华南小学新址已迁移一旁,旧址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了继承革命传统,每一届新生入校后,华南小学的老师们依然带着学生传唱这首校歌,让学生传承当年革命先辈甘于奉献自我、不畏艰苦的精神。
见习记者 吴文婷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