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再获国家级称号 上榜工信部“绿色园区”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其中,河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上榜“绿色园区”。
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造绿色制造先进典型,引领相关领域工业绿色转型,加快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第四批绿色制造名单推荐工作。经申报单位自评价、第三方机构评价、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估确认及专家论证、公示等环节,确定了绿色工厂602家、绿色设计产品371种、绿色园区3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0家,其中,市高新区上榜“绿色园区”。
市高新区于2003年6月启动开发建设,2011年8月被广东省政府授予省产业转移园“十大重点园区”,2015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7个年度(2010-2015、2017年)获得省示范园考核优秀,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工信部入选“绿色园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首批重点推介产业园区、省手机生产基地、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基地、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市共建新一代移动通讯终端产品制造基地,2018年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在124名。
经过近16年的发展,园区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25平方公里,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30多个,投资总额超过650亿元,投产企业240多家,先后引进中兴通讯、阿里巴巴、农夫山泉、龙记集团、汉能光伏、中光电、美晨通讯等行业巨头,规模以上企业111家、高新技术企业45家。拥有两个国家级孵化器和国家手机检测中心,初步形成了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以模具为主的精密机械制造两大主导产业,以及太阳能光伏、食品饮料、新能源、军民融合等特色产业。园区以全市1.5/1000的土地,产生了对全市1/3的经济贡献,是河源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工业发展的主战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