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浰源春意浓 美丽乡村入画来 和平县浰源镇积极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满目金黄香百里,一方春色惹人醉。近日,和平县浰源镇山下村,大片的油菜花竞相绽放,与远山近田、乡村农家交相辉映,好一幅春意盎然的山水田园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踏春赏景。
浰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镇种植油菜花超过700亩,每天有500多人次到镇里赏花。种植油菜花除了可以带来观赏价值,还可以给种植户带来一定的收入。整个山下村种植油菜花面积约350亩,每年卖油菜籽油的收入已占村民收入的18%。接下来,浰源镇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抢抓乡村振兴发展机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垃圾、污水、厕所革命)有机结合,推进粤赣交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游客在油菜花地拍照。
靓村不怕“曲径深”
花香自有客盈门。记者注意到,除了油菜“花海”以外,山下村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也让人刮目相看。山下村作为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通过编制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开展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绿树成荫,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据介绍,根据统一部署,浰源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工作围绕黄田村、新街村、塘尾村、山下村的建设进行打造,项目总投资为4151万元,根据村庄规划的总体定位,围绕交通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风貌提升建设,成效显著。山下村的建设突出了简单、简约、大方,好用、实用、耐用,目前完成道路硬底化总共4.3公里,村委附近房子立面改造、广场瓷砖铺贴绿化,15栋立面提升,荷花池,地板铺设,景墙已完成,沿河护栏900米也已完工。
有花赏有果吃
“浰源里介茶叶显子塘,还有天然那介水晶矿。耕山种果掏金银,美味鹰桃销路那介旺呀销路旺……”这是和平县东江龙狮文化艺术团的采茶表演唱《和平十七镇》对浰源镇的赞美唱词,在和平县风靡一时。
除了新近兴起的油菜花产业外,该镇鹰嘴蜜桃产业、显子塘茶产业已是村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鹰嘴蜜桃种植已覆盖至黄田村、新街村、山下村等。仅山下村种植鹰嘴桃就有60亩,占村民收入的8%。每年收获时节,浰源还在县城设立临时摆卖点,2020年全镇鹰嘴桃产量约3200吨,有198户种植户到县城设点摆卖。从去年开始,浰源镇还积极发展电商平台,扩宽鹰嘴桃种植户销售渠道,帮助桃农增收。
白莲产业也在浰源镇曲潭村异军突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盘活闲置农田和闲散劳动力资源,去年投入50万元种植160亩白莲,为该村村民增收致富创造更有利条件。在发展产业种植的同时,曲潭村还购买了莲子精加工机器,有效提高了莲子加工效率。去年莲子产业为曲潭村增收超过46万元。
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和平与幸福,道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和平到幸福,亦代表了一种愿望的“进阶”。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浰源镇还进一步加大投入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清理村庄内乱堆乱放的垃圾,整理房前屋后杂物,建立长效清洁机制,加大调度和统筹力度,全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和改厕工作。以农村厕所革命为例,目前曲潭村建立4个标准化公厕,街镇居委会建立1个标准化公厕,山下村、李田村、新街村建成公厕3个,户厕改厕全镇纳入改厕范围4530户,已于去年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造。
“作为和平县城10万居民饮水工程水源地,生态保护至关重要。”浰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有效防止养猪场死灰复燃,发现一处,查处一处,还将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农村垃圾保洁收集处理市场化机制。目前,该镇已与相关公司签订协议,对全镇444个垃圾回收点进行收集运送至镇垃圾转运站,确保水源安全。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朱景优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