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客家山歌非遗传承人丘雪云为山歌爱好者免费教学10余年
传唱客家山歌 弘扬客家文化
河源客家山歌非遗传承人丘雪云为山歌爱好者免费教学10余年
“得闲同哥嬲两晚,得闲同哥嬲两日,嬲到日头转西山……”近日,循着歌声,记者在市文化馆找到了河源客家山歌的非遗传承人丘雪云,当时她正在给一群河源山歌爱好者进行山歌示范。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也逐渐淡出年轻人的视线,但丘雪云认为,客家山歌是流淌在客家人血脉的灵魂,饱含着客家人思想情感、愿望和梦想,是老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精神遗产。所以十几年来,丘雪云都视传承客家山歌为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主动深入我市各个社区和乡镇,投身于客家山歌的公益性教学和表演,并且自费前往偏远山区发掘、收集各地的原味山歌、习俗和老典故,她让客家山歌回荡在新时代的生产生活中。
随母亲插队与山歌结缘
丘雪云是地道的槎城人,5岁那年,她跟着母亲下乡插户到东源县灯塔镇结游草村,小小年纪当然不适应农村环境,常常哭闹吵着要回家。但丘雪云只要听到有人唱山歌就不哭闹了,常常会搬着小凳子,缠着村里老人讲故事和唱山歌。而在唱山歌方面,她也是天赋异禀,通常一首歌听了几遍就能够唱出来,后来丘雪云考上了河源山歌剧团,从此与客家民间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
随着改革开放,港台歌曲、流行音乐冲击着传统民歌,客家山歌逐渐被淹没。作为山歌传承人的丘雪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客家山歌历来由民间口头传承,能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是瑰宝。现在,唱山歌的队伍严重老龄化,青少年已不喜欢唱山歌、听山歌,山歌演唱青黄不接、后继乏人,抢救和传承客家山歌文化可谓是迫在眉睫。”丘雪云告诉记者,现在她唱山歌不仅仅是兴趣与爱好,更多的是有一份责任与义务。
为山歌爱好者免费教学
丘雪云现在是广东省一名文化志愿者,为了传承客家山歌文化,10多年来她主动走进我市各大学校、社区以及乡镇,为山歌爱好者进行公益性教学。而今她除了在市文化馆以及河职院固定的6节课外,经常还会受邀到各个学校去授课,甚至会跑到偏远山区支教,“去的最远的地方是紫金县义容镇最偏僻的一个小山村,星期五中午一下班得赶去,有时来不及,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带上两个面包一瓶水,驱车两小时,上完课后晚上再回来,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不过我不觉得累,反倒非常庆幸我去了。”丘雪云认真说道,因为她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先天条件非常好的苗子,如果没有教导他们一些唱山歌的基础,才能可能就会被埋没。
“你要唱好山歌,首先要大胆地唱,自然亲切。唱情歌的时候就要像面对一位美丽的客家妹子。这是老师教给我们的诀窍。”学生吴家活说道,在他的印象中,丘雪云老师的课非常生动有趣,让一开始还抵触山歌的他不自觉就喜欢上了山歌。
通过丘雪云的努力,如今我市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开始喜欢上山歌。去年12月27日,在“非遗进校园”传习班成果汇报演出上,河职院客家山歌非遗传习班的70多名学员们身着精美客家服饰,唱着纯朴地道的客家山歌,他们青春靓丽的脸庞为古老传统的客家山歌注入了青春活力。看到这么多年轻人重新喜欢上客家山歌,作为老师的丘雪云动情地说:“真的很感动,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客家山歌能够让青年人、大学生喜爱,传扬开来,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就有希望了。接下来,我还会继续投身于客家山歌的公益教学,为客家山歌文化传承尽绵薄之力。”
本报记者 刘世铭
上一篇:2018“打虎”简报
下一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正式发布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