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张涛不惧直面确诊患者 冲在第一线带给我的不是担忧 是身为医护人员的自豪

面对一个让人不安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他以一句“让我去接”的果断和决绝,冲上了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以血肉之躯扛起守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旗。他就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张涛。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那一刻,在紧张之余,更为自己能够参与到这一场全国性公共卫生事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自豪。”张涛这样说。


张涛(坐在电脑前)和同事交流患者治疗方案。

我年纪大顾虑少,让我去吧

1月27日,上午10时许,与同事们查完病房的张涛,刚刚回到办公室,一通来自连平县的电话,打破了这个科室的平静。电话的大意是:一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以下简称疑似新冠患者,1月28日成为我市首例确诊病例),现需转送至市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治疗,医护人员要前往连平交接转移病患。

尽管在这之前,科室医护人员都接受了疫情防控强化培训,但面对市民谈虎色变的疫情和疑似新冠患者的出现,科室里的氛围还是即刻紧张了起来。“让我去接。”张涛第一时间掷地有声的话语,打破了紧张的氛围,他主动请缨的勇气,也让护士钟小茹站了出来。张涛告诉记者,在科室的当班医生中,自己年纪较大,顾虑较少,也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挺身而出是勇气和担当,更是对阻击疫情的保障。

在将密不透气的“三级防护”装备穿上之后,张涛和钟小茹健步冲上了救护车,朝着连平飞奔而去。随后的交接、转移疑似新冠患者等流程和操作,尽管精准顺利,但张涛和同事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却来自于保护他们的一身“铠甲”。“被包裹在防护服下,就像整个人闷在一个厚厚的塑料袋里,戴着N95口罩,不说话就已经感觉缺氧一般。”张涛说,加之救护车内也是负压,相对密闭闷热,非常难受。

在转移安置疑似新冠患者的数个小时中,张涛和同事不能喝水更不能如厕,时不时被汗水模糊的护目镜,也只能采取用力甩头的方式,让凝结的汗珠滑落。当张涛和同事将该疑似新冠患者送入了医院感染楼的严密隔离病房,并完成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和治疗展开时,时针已经指向了当天下午3时。张涛脱下了满是汗水的防护服,拿出手机,平静地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妈,我刚刚接了疑似新冠患者,接下来这段时间就不回家了。”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疫情结束希望能入党

“给我送点生活用品来吧。”

“好的,家里有我们,你就安心工作,注意做好自我防护就行。”

电话另一端母亲的话语,让张涛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他告诉记者,父母也都曾是医护人员,因此能够理解并支持他的抉择。当天下午5时左右,张涛的妻子为他送去了生活用品,考虑到他一天没吃东西,还特意带上了饭菜。“虽然是家常菜,但那一顿饭菜是我吃过最好吃的。”张涛说。

自那之后,张涛就一直奋斗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三级防护服穿了又脱,上级医院、专家的电话打了又打,治疗方案订了又改……张涛和同事一起想方设法救治患者、服务患者,他说:“尽管有国家发布的诊疗方案在手,但真正的治疗还是得因人而异,摸着石头过河。”在不断重复的探索、咨询、研究和讨论中,治疗方案也得以不断完善,更为科学有效。目前,我市首例确诊病例病情明显好转,情绪也十分稳定

患者治疗效果不断取得进展,张涛由衷地感到开心。他告诉记者,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感染科副主任杨建辉连续三天两夜坚守岗位,吃住在医院;护士长邓春桃带病仍坚持上班;半夜会诊全院新冠肺炎筛查病例更是家常便饭……这场战“疫”每一次阶段性胜利,都离不开科室每一位医护人员的团结一心和精心付出。

“在这期间不少匿名市民热心送来奶茶等物品,让我们很受感动。”张涛说,患者对医生们也是非常体谅,每次都会问好,说声新年快乐,这些温暖的小事,都给了医护人员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当记者问到疫情结束你最希望做什么时,张涛不假思索地说出,首先希望能入党,其次再陪家人好好吃上一顿饭。

本报记者 彭茂洋 刘世铭 通讯员 陈晓琳






上一篇:为疫情防控 一线人员送温暖
下一篇:广东,每逢大事有静气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