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龙窝镇礼坑村党史学习教育挖掘本土鲜活教材 追寻红色记忆 感悟榜样力量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我们一刻也不能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日,紫金县龙窝镇礼坑小学20多名学生来到礼坑村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缅怀革命先烈,并到当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新丰楼,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连日来,作为紫金县龙窝镇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新丰楼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接受爱国主义熏陶。
礼坑小学学生参观新丰楼。
革命英雄故事代代传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四周松柏树的簇拥之下,在春日阳光的照耀下,革命烈士纪念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熠熠生辉,尤其是纪念碑两旁安放的群雕栩栩如生,仿佛让人“穿越”回90多年前,那英勇抗争的一幕。革命烈士纪念碑正对着修缮一新的新丰楼。在二楼展览室内,记者注意到,当年赤卫队员使用过的武器和生活用品被一一陈列,当年用的旗子也被规整地摆放在玻璃柜内。墙壁上的挂画除了记载礼坑村的革命斗争史外,还讲述着“乡农会长许薰民”“断掌女英雄叶莲香”等人的英勇事迹。
“‘断掌女英雄叶莲香’是礼坑独有的‘红色资源’。”礼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许达恩如是说。叶莲香生于1905年,因家境贫寒,13岁卖给龙窝礼坑村许家为童养媳。1926年春,她参加了礼坑村农会。1928年2月4日,国民党第十一军某部3000多人“进剿”龙窝、炮子一带苏区。礼坑乡赤卫队被重兵包围,退守新丰楼。叶莲香与全体赤卫队员在楼内坚守了50多小时,家翁和丈夫在战斗中相继牺牲。后因寡不敌众,敌人冲入新丰楼,把叶莲香等48位赤卫队员押到天井用机枪进行集体屠杀。叶莲香晕倒在尸堆中幸免中弹。敌人发现她双手戴有银镯,砍手掠镯而去。后来赤卫队的援兵把她救起,并迅速转到陆丰县碣石溪红军医院治疗,治愈了伤口。此后,她以顽强的意志学会了用双臂自理日常生活,被人们誉为“断掌女英雄”。1951年秋,她被选为全国革命根据地代表大会代表,赴京参加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朱德总司令的接见并合影留念。广东人民美术出版社根据叶莲香的事迹,曾出版《断掌女英雄》连环画册教育后人。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在当地,48名烈士英勇战斗的新丰楼也被称为“英雄楼”。解放后,礼坑村在原址上重修新楼以作纪念。据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派驻礼坑村第一书记张伟忠介绍说,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礼坑村委和驻村工作队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总投资近300万元,在新丰楼前新建了占地约80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广场、烈士墓园和新丰楼老区展览室等红色阵地,进一步弘扬礼坑村的红色文化。
为凸显“礼坑味”,除利用好红色资源外,礼坑村还积极挖掘身边的红色榜样力量,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党员干部心中,凝聚更多力量。许达恩说,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后,礼坑村突出党建引领,进一步打造“礼坑红色家园”,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礼坑村充分挖掘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创新多种教育载体和形式,传承好红色基因,进一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据了解,去年5月,河源苏区革命旧(遗)址群红色历史文化游径正式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历史文化游径名单。该游径线路包括紫金县城刘尔崧纪念馆、中坝镇孙中山纪念馆、龙窝镇桂山石楼、苏区镇苏区革命遗址群等红色旅游基地,串联古今,连接城乡,为游客推荐了较为系统的红色文化赏游方式。许达恩表示,将借此契机,积极加入这一红色文化线路,打响礼坑特色红色游。
上一篇:学党史悟初心 践行志愿服务
下一篇:我市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