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健局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 提升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
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学习成效转化成为民服务、履职担当、攻坚克难的实际成果,市卫健局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了全市出生缺陷综合防控网络,扎实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把好“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期”3道关口,降低严重致死性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提升群众卫生健康获得感。
建立出生缺陷防控体系
出生缺陷是指新生儿在分娩前,已经存在结构、功能或者遗传代谢异常。这与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化学污染、射线等环境因素,孕期母体感染等有关。
早在2015年,我市就建设了县区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市妇幼保健院由市政府配套资金建设市级出生缺陷综合干预中心。目前市县出生缺陷干预中心正常运行,且已通过验收,成为出生缺陷综合防控中坚力量,并以妇幼保健院为中心,辐射辖区内助产机构,构建辖区内转诊网络,全市孕产妇及新生儿均能就近享受出生缺陷惠民政策,防控网络已建成。
按照省出生缺陷防控规划要求,我市目前已实施第三个周期(每3年为一个周期:2015-2017年周期;2018-2020年周期;2021-2023年周期)出生缺陷防控工作,利用项目带动妇幼保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市建立以妇幼保健机构为主导、助产机构为基础的出生缺陷防控网络,全市90%以上孕产妇及95%新生儿享受项目的免费检查,每年为孕产妇及儿童直接减免医疗费约1850万元。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河源已完成地中海贫血产前筛查12744人、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9295人、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产前筛查8134人;完成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11533人、新生儿听力疾病筛查11134人。
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能力
在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建设中,市卫健局及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办公室开展辖区内产前筛查技术医疗机构核验,第一批核验通过11家,第二批核验通过5家,基本上覆盖所有市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综合医院,通过达标管理,“以评促建、已查促改”,不断提高产前筛查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能力。
同时,各定点服务机构通过多渠道宣传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特别是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力宣传出生缺陷防治知识。每年9月份“出生缺陷防控周”,各级机构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资源,全方位开展出生缺陷知识宣传,让防治知识深入人心,提高孕期及新生儿期筛查依从性。
接下来,全市将完善防控体系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出生缺陷防控宣传,充分结合产筛备案与质量监管,每年出生缺陷综合防控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个定点服务机构,推进服务“同质化”,专项规范实施,整体达标,不断提升项目服务能力,让这项措施惠及群众的同时,不断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