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昔日“荒山” 今朝“金山银山” “广东好人”骆素娥扎根山村,带领村民发展油茶产业

骆素娥是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村民,自2008年回乡创业以来,她不忘初心、坚守本色,十几年如一日安心扎根贫困山村,带领当地村民发展油茶产业,讲好龙川油茶故事,将曾经的“荒山”变成致富的“金山银山”,助推家乡经济发展,带动村民脱贫致富。骆素娥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和敬业奉献“广东好人”。


骆素娥在油茶山管理油茶林

一心一意带领村民致富

龙川县黄石镇长洲村山林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几年前,当地村级经济基础薄弱,2016年还被列为省定贫困村。从小就在村里长大的骆素娥深知,要想摆脱家乡贫困状况,必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而长洲村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但由于大部分年轻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致使大片的油茶山林处于丢荒状态。于是,一个全新的想法萌生——她决定盘活这片老茶山,将它变成“金山银山”。2008年,在外务工的骆素娥决定返乡创业。

“长洲村的气候与土壤都适合种植油茶,并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我将所学的油茶种植技术耐心、细心地教给村民,提高村民的收益。我联系了驻村扶贫工作队,主动牵头与农村合作社、企业合作,将油茶种植发展成产业链,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益。”骆素娥说道。

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骆素娥慢慢地把村民的油茶林集约起来,规模种植油茶,并动员长洲村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参与种植。同时,她牵头村里的龙川县汇农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发了“万绿长洲”牌高山古树茶油产品,免费为种植户的油茶加工包装、代为销售,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摸索,在她的帮助和带动下,长洲村种植油茶面积发展到1.1万多亩,丰产期年收益5000余万元。昔日的贫困小山村,如今茶果飘香,成了远近闻名的油茶专业村,使得油茶果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做大做强富民兴村产业

油茶种植有了一定规模后,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骆素娥积极与当地的油茶企业、驻村扶贫工作队、政府联系沟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紧紧依靠政府和市场,帮助全村进行产业宣传,扩大影响力。同时,骆素娥还组织村民与企业共同参加一些扶贫产品的展销活动,并利用展销机会大力推广自己的家乡,推广长洲村的茶油。

前两年,长洲村发展油茶产业带动增收的情况先后被多家主流媒体采访报道,极大地鼓舞了当地油茶企业的信心,助推企业投资。在骆素娥的带动下,从2008年至今,长洲村发展起了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龙川县星汇山林开发有限公司、广东星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龙川县汇农油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走出了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决本村劳动力就业岗位31人,为当地创造税收10万余元。

骆素娥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立足长洲村的青山秀水、油茶种植传统文化、新农村建设成果,联系企业进驻当地,规划建设以油茶为主题元素的田园综合体和发展休闲渔业,未来的长洲将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公园式乡村。

青春奉献给大山油茶林

10多年来,骆素娥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长洲村的这片大山,她以实际行动帮助父老乡亲种植油茶增收致富,将“荒山”变成“金山银山”,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她还将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骆素娥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带领长洲村的乡亲一起致富!”她表示,将继续通过带动长洲村油茶产业的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带领当地的村民种植油茶,通过油茶产业让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本报记者 吴奕镇 特约记者 曾祥太

 






上一篇:在公益道路上挥洒青春汗水——记河源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欧阳仕
下一篇:用笔和镜头致敬最美逆行者——记河源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苏睿斌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