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和镜头致敬最美逆行者——记河源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苏睿斌
他不是记者,却有着记者的敏锐与执着;他不是冲锋在前的“急先锋”,也不是义无反顾的“最美逆行者”,却有着乐于奉献的军人精神;他无惧风雨、砥砺前行,用手中的笔和照相机,记录着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火焰蓝”……他,就是市消防救援支队宣传员苏睿斌。他是“急先锋”“最美逆行者”背后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情。2021年,苏睿斌获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消防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同时,苏睿斌还是河源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苏睿斌向小朋友们普及消防知识
立足本职勇担当 平凡岗位铸不凡
“父亲是一名武警,我从小在部队大院里长大,对于军营有种特别的情感,毕业后就选择到消防一线工作。”苏睿斌说道,受家庭的影响,2013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就加入消防救援队伍,成为一名基层消防指挥员。2020年,市消防救援支队全媒体工作中心成立后,他便加入该中心从事消防救援宣传工作,成为一名“幕后英雄”。
苏睿斌说,本领由学而得,道德由学而进,事业由学而兴。为了不断充实自己,他始终将学习作为提高自身本领、履职尽责、锤炼品格、干事创业的需要。与时俱进学习各种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努力适应新时期消防工作发展新需求,努力提高工作中的“新知识含量”,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广东省消防工作若干规定》《广东省消防安全信用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等,为更好地开展防火监督执法工作以及消防宣传工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扎根宣传一线 传递消防一线声音
今年6月,我市遭遇强降水,市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跟着市消防救援支队来到了连平县上坪镇,深入一线报道,全面准确报道我市消防救援队伍救援情况。“当时天气恶劣,夜晚救援难度也增大,有几名群众被困在二楼,我们除了做好记录工作以外,同时也需要做好民众思想劝导工作。”苏睿斌说道。据统计,救援期间推送了10多条短视频,记录救援现场和消防工作,获得近200万的阅读量,同时为中央电视台、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提供10多条视频素材,并与新京报合作直播救援现场,不仅为市民报道一线救援情况,也展现了河源消防“火焰蓝”的形象。
近年来,国内多地的消防部门纷纷在宣传工作上推陈出新,苏睿斌与团队以满腔的热情,扎扎实实投入到消防宣传工作中,通过创新形式制作发表了许多短视频。特别是在去年“119消防宣传日”期间,河源消防全媒体工作中心协调各类媒体开展专题报道,策划推出了“119岗位视频特辑”、贺岁歌曲MV以及动画等,纷纷被中国消防、广东消防、学习强国等采用转发,报道了接警员、火调员、信通员等消防背后的功臣,让广大市民更了解消防、支持消防。截至目前,在中央媒体刊播新闻29条,省级媒体刊播新闻126条,市级媒体刊播新闻497条。同时,市消防救援支队新媒体素材被中国应急管理、中国消防、广东消防等新媒体采用162条。
近年来,苏睿斌与团队灵活利用线上、线下开展宣传工作,依托“志愿者驿站”建立12个“消防驿站”,大力开展“五进”“暖企行动”“千百千万工程”“百车南粤万村行”消防知识宣传等活动,张贴、悬挂安全提示标语1万余条,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动村居利用“大喇叭”宣传家庭防火知识3000余次,消防车巡游宣传500余次,为100余间学校、300余个村(社区)、1000余家“三合一”场所、2000余家工厂(企业)开展消防知识培训,切实将消防知识送进千家万户,打通消防宣传“最后一公里”,形成全社会关注消防工作的良好氛围。
他没有钢枪,也没有水枪,却有一台照相机。这就是苏睿斌,是千千万万“火焰蓝”中的一员,牢记“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用忠诚担当使命,用行动践行誓言,用镜头和纸笔传播消防声音、讲好消防故事、展现消防风采,把满腔热情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消防救援事业,为河源消防安全贡献“火焰蓝”力量。
本报记者 高雅 刘奇峰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