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打造“善”文化品牌助力学校内涵发展——连平县实验小学“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纪实

每天下午放学后,连平县实验小学校园里都非常热闹:锣鼓声声,乐曲悠扬;身着汉服的舞龙队员在篮球场上敏捷穿梭;一大群手拿“啦啦花”的同学,跟随着音乐跳着欢快的“啦啦操”……这就是连平县实验小学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常态。

2021年7月,连平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为解决县城小学学位紧张问题成立了连平县实验小学。经过竞聘,周英华成为了实验小学的校长。他通过调研,认为学校要弘扬核心“善”文化,努力创设“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善”文化活动中成长。明确了“党建引领、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活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路,秉承“践行善德至臻善美”的办学理念,弘扬学校特色“善”文化,拓展新载体新阵地,打造出三张校园文化品牌:非遗文化进校园香火龙项目、“乒乓球”“团操”健体工程和“乐心”器乐与经典诵读社团,让特色校园文化真正成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新引擎”。


连平县实验小学的“香火龙”表演 谢雨望 摄

非遗文化进校园落实“双减”善传承

连平县实验小学所在地是元善镇邓村村。邓村村的舞“香火龙”已列入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香火龙”的表演、制作与现在的综合实践课、美术学科、音乐学科、体育学科又非常融合。因此,学校决定把“非遗文化——邓村香火龙”请进校园,并于2021年9月20日成立了“连平县实验小学香火龙舞龙队”,邀请了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火龙传承人组成教师团队,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开展训练。为提高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制订了一系列校本课程,开展了“我心中的香火龙”美术作品征集、“中国龙文化”作文征稿,扩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探究等系列活动,评选了一批以香火龙为主题的“善编”“善画”“善写”“善舞”小能手。

国球“乒乓”育特长优美“团操”善健体

近年来,我国近视呈现出高发、低龄化趋势,近视防控刻不容缓。为了让孩子们去“眼镜化”,让孩子们掌握一项以上运动特长,连平县实验小学引进了群众基础好,能有效预防近视的乒乓球运动。学校利用闲置合适场地建设了乒乓球室,成立了乒乓球社团,组织师生乒乓球大赛,乒乓球运动氛围越来越浓,学习的人不断增多。该校对传统课间操形式进行优化,创新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啦啦操”。新课间操成为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跳“啦啦操”,让孩子在快乐中锻炼了身体,在运动中疏导了心理,还增强了团结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对音乐舞蹈的认知和审美。

乐声书声润心灵立德尚艺扬善美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乐器的快乐,该校推行了“乐心计划”。计划发起人陈鸣凤老师每天利用课后时间进行乐器教学,目前已开设了口风琴、铝板琴、葫芦丝、竖笛、电子琴等乐器班。经过一年多的乐器学习,社团的孩子们已掌握一定的演奏技能,上学期末,学校还成功举办了“乐心计划”成果展示会,受到了广大师生、家长好评。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该校开辟了主题阅读课,成立了经典诵读社团。2022年连平县中小学“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经典诵读比赛中,该校朗诵兴趣小组的节目荣获了“一等奖”,还被选送到广东省参加全省展演。

连平县实验小学在传承和发扬“善”文化的基础上,理清思路,准确定位,以内涵发展为突破口实现了飞跃,唱响了三张校园文化品牌,有力地促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展望未来,该校表示,今后将立足“双减”,扎实进行研究实践,构建更加良好的教育生态,让学生在实验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自由呼吸,快乐成长,绽放精彩!

本报记者 谢雨望 通讯员 张宇任 卢碧锋

 






上一篇:我市不断完善自闭症儿童保护机制 全面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下一篇:增强自护意识 共建和谐校园 团源城区委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