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 12个项目展示河源非遗魅力
本报讯 记者 刘奇峰 6月11日是我国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充分展示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大力营造我市非遗保护浓厚氛围,6月10日, “非遗非集市”2022年河源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市文化馆举办。据了解,此次活动集体验非遗技艺、观赏非遗精品、品尝非遗美食于一体,以动态的方式展现河源非遗的无限魅力。

活动现场,口味醇香的大湖柴火坑花生、皮脆肉滑的东源客家盐焗鸡、整洁柔软的墩头蓝棉纺织印染布料等12个非遗项目,分别以产品展销、现场展演等形式出现在“非遗非集市”展区上,件件展品以独特的风格和姿态引得市民流连忘返,纷纷前来体验和了解非遗展品文化内涵。

其中,入选第七批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连平土陶制作技艺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这项技艺采用本土优质黏土为原料,用龙窑柴烧的古法烧制,保持了古朴原始的手工工艺,烧制出的土陶盛放酒醋,可使酒醋更加醇香,储藏粮食能保持长久不霉变。“这是一场手艺人的‘聚会’,从早上开始就有很多市民、同行前来了解土陶制作技艺,这对土陶技艺的推广和创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连平土陶制作技艺传承人梁常密说到。
围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现场还举办了2022年河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展和“河源·梅州”客家山歌擂台邀请赛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大力营造非遗保护浓厚氛围,进一步提高市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