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司法救助显真情解民困 我市检察机关倾情守护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刁城帮 通讯员 冯丹 近日,紫金县检察院举行全市首次集中式办理司法救助案件和发放司法救助金活动,对5户30人因刑事案件遭受伤害、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集中发放司法救助金共计35.4万元。此次活动是我市检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把加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作为践行司法为民、办好民生检察实事的重要抓手,创新落实“应救尽救”“司法救助+社会化救助”“司法救助+检察听证”等机制,加大对涉案扶贫对象和陷入生活困难被害人或近亲属的司法救助力度,倾情守护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传递了人民司法的温度。2020年以来,办理司法救助案件56件120人,发放救助金255万元,多次收到当事人的感谢信和锦旗,生动地诠释了检察为民的宗旨。也因此,市检察院获评为全省检察机关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先进单位。

为有效防止因案增贫、因案致贫、因案返贫,全市检察机关牢固树立“主动作为、应救尽救”的司法理念,依托12309检察服务中心、检察宣传周、检察开放日等加大国家司法救助权利告知,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申请司法救助的权利;主动加强与乡村振兴部门的沟通联系,就乡村贫困案件当事人司法救助案件线索排查、移送等有关工作形成共识、建立协作机制,努力让符合救助条件的五类农村地区贫困当事人“一个也不能少”。

同时,针对落实国家司法救助后仍然困难的救助对象,全市检察机关创新落实多元化救助方式,大力构建“司法救助+社会化救助”救助体系。在李某英救助案中,检察机关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对接,推动李某英被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征求被救助人同意后,将司法救助金入股当地水电站参与分红,让救助对象能持续获得生活来源。该案获评为广东省检察机关2020年度国家司法救助“优质案件”。

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在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过程中,全市检察机关创新落实“司法救助+检察听证”模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专家学者等担任听证员;结合救助对象被侵害的实际情况,邀请妇联、残联、申请人所在基层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代表参加听证会,让人民群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让公平公正以“看得见”的方式落到实处。

司法救助案件办结,并不意味着救助的终结。我市检察机关还创新救助方式,主动加强对司法救助金发放工作的监督,及时对救助对象进行回访,打通法律温情传递“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我市组织摄影家、书法家开展新春走基层活动 为市民留倩影送春联
下一篇:龙川县开源与节流并重 全力抗旱情保供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