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我市举行 奋力谱写客家文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前日,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市图书馆开幕。本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自全国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1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客家研究的未来与走向,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论坛由市委宣传部、客家文化高级论坛秘书处主办。客家文化高级论坛自2010年12月成立,如今已经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客家文化学术交流阵地。论坛活动为期2天,共分为主论坛、分组研讨、青年论坛、客家文创设计作品展、客家文化学术考察等几大部分。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鹰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作为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我市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客家文化传承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接下来,我市将围绕新时代客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主题主线,探索文化强市建设新路径,扎实推进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凝聚精神力量。
市领导曹建忠参加开幕式。
新闻1+1
专家聚焦河源客家文化研究展开学术讨论
本报讯 见习记者 吴心怡 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专门设置了河源客家文化专题,当天下午,与会专家以“河源客家文化研究”为主题展开了学术探讨。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积极分享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现场气氛热烈,学术气息浓厚。
讨论会上,专家的论文及相关研究成果主题多样,内容包括《客家学生对族谱认识的电子问卷调查研究——以河源市为例》《河源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建议》《河源客家家训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构建》《河源客家建筑元素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以客家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河源上村美丽庭院景观设计研究》《文旅融合背景下河源客家文化旅游研究》等。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罗春娜发表的《客家学生对族谱认识的电子问卷调查研究——以河源市为例》提到,近几十年在族谱中出现的女性明显增多、修订族谱的间隔年间逐渐减少,以前族谱大多30年一小修,50年一大修,但随着现在修订族谱的便捷性逐渐提高,修订族谱的频率也在增加。“修订族谱是一项严肃认真而且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需要遵循‘守正创新’的原则。研究表明目前客家青少年们对自家历史与族谱了解不多,我们可以借助修订族谱,让青少年参与到修订过程中,以促进其对族谱的了解与重视,增进他们的族群意识和族群自豪感,进而促进文化自强。”罗春娜说。
嘉应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院教授曾令存接受采访时表示:“赵佗对于岭南、对于‘客家古邑’河源的意义是毫无疑问的,但除此以外还有像苏辙,还有我们本土的李焘等,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对‘客家古邑’河源的文化建设、对中原文化的传播以及对民风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要打造河源客家文化的‘潮味’,可以从我们时尚的文化、青少年喜欢的高强度体验文化中去打造,比如说客家文创盲盒的设计,或者一些时尚的客家服饰设计等。把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青少年也能喜欢客家的这种时尚‘潮味’。”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教育培训部主任、助理研究员秦晴在采访中表示。
现场,龙岩学院师范教育学院副院长、闽台客家研究院副院长、教授邱立汉对各专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的内容进行了评议。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