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城区以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为着力点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源城
本报讯 记者 肖青青 特约记者 李春华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源城区“两会”获悉,今年源城区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融湾”为纲、“融深”为牵引,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重要抓手,以产业发展、城乡融合、民生改善为着力点,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扎实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幸福源城,奋力推动源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坚持制造业当家 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今年源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
源城区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在产业集聚上,加快百亿级航嘉电子工业园和60亿级京东方精电显示屏生产基地建设,打造超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客家预制菜产业和以生物技术、细胞医疗等前沿技术为引领的健康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并培育生产性服务业。在园区平台上,积极配合打造全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力争全年扩园1500亩以上,争创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电子信息产业、水经济产业、健康科技产业等平台,推动水经济产业园扩园300亩以上,力争华润怡宝10月试产。在招商引资上,坚持“一把手”带头招商,力争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5个以上。在企业培育上,着力壮大行业领军企业,推进航嘉源实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易赛得电子等10家以上老企业实施技改,加快推动雅达电子上市。
源城区还将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坚持“融湾”“融深”,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持续推进国道G205线热水至埔前段改线、长深高速(源城段)改扩建、源城港码头等工程建设,让源城与大湾区的联系更紧密。抓好“数字政府”2.0建设,推动跨部门“一件事”联办和政务服务“省内通办”“市内通办”。
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今年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收官决战之年,源城区提出要充分发挥主力军、主战场作用,全力以赴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按照中心城区“1+6”空间规划,分类引导各街道差异化协同发展;新动工改造13个老旧小区,完成区政务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等5个城区智能化停车升级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城市提质工程。抓好智慧城管建设,加快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置能力,用心织就源城美丽城市图景。坚持突出提升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公益广告和服务管理五大重点,推动31类355个实地考察点位的达标建设和巩固提升。
为抢抓“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机遇,源城区坚持推进乡村振兴。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2023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4万吨;大力发展“小而精、小而特”高效都市型农业。推动经济强镇建设,其中源南镇突出产城融合,以钓鱼台片区、水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开发建设为契机,努力推动与河源国家高新区、江东新区产业链共享共融,打造全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埔前镇充分发挥两个“五村连片”示范带动效应,加快高围村“荷韵田趣”、双头村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美丽圩镇,争创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窗口。
坚持扩投资促消费 推进绿美源城建设
今年,源城区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推进总投资51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5.7亿元的4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8家以上,继续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充分发挥坚基商圈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商圈)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各商业综合体提档升级,培育夜市经济、小店经济等新业态,增强都市消费活力。
同时,还以“四横一纵”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为重点,加快推进绿美源城生态建设“六大行动”。高水平规划城区滨江碧道,抓好新丰江双下湿地公园、七寨湖绿道建设,打造新丰江、东江“两江”滨水景观带。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固废、危废、医废无害化处置,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以上。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办好便民惠民实事
大力实施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普惠发展。2023年,源城区将稳步推进埔前中学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新改扩建工程,力争全年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3000个以上、公办学前教育学位2000个以上。
此外,围绕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源城区坚持“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力争全年新增就业3500人以上;将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高质量发展,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保障水平,优化生育支持政策,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继续开展全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提高惠企利民服务便捷度,实施公共文化艺术普及活动,强化消防救援指挥体系,提高高龄老人津贴补贴标准列为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源城区表示,将狠抓推进落实,努力把每一件民生实事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