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新区古竹镇围绕荔枝产业链,做强“一村一品” “三产”融合助推荔枝重振雄风
三月处处春光。地处东江河畔的江东新区古竹荔枝林里,一派郁郁葱葱。近日,记者在古竹镇水东、槎岭等村看到,不少荔农正加强果园荔枝管护。据了解,市委赋予古竹“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越王荔香小镇”特色镇定位。如何让古竹荔枝重现昔日雄风?古竹镇提出,要因地制宜,围绕荔枝产业链,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荔枝·红道”示范带为主抓手,做强做大水东、槎岭等“一村一品”。
修缮一新的“抗日井”在荔林深处显得格外醒目
发展之困有待“破题”
古竹荔枝“家底”如何?古竹镇现有荔枝林面积近万亩,其中水东村种植有荔枝、龙眼约2600亩,原有荔枝品种主要有三月红、妃子笑、桂味、糯米糍、禾枝,现有荔枝改良品种有井岗糯、冰荔、玲珑、香蜜荔、情人荔等。
水东村党支部书记陈新伟说,目前水东主要发展荔枝改良和荔枝烘干,主要收益来自新鲜荔枝及荔枝干的批发和零售,新鲜荔枝品种较好的可达10-20元/斤,荔枝干50-60元/斤。陈新伟分析说,由于保鲜技术缺乏等多种原因,部分荔枝加工荔枝干销售,不过荔枝干销路并不太顺畅,一度影响了荔农的收入和种植积极性。驻古竹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张庆欣也认为,当务之急要想办法提高荔农种植荔枝的积极性,不能让荔农放任荔枝树自生自灭。
依托红色文化打造荔枝公园
市委赋予古竹镇“越王荔香小镇”特色镇定位在荔乡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水东、槎岭等村发展愿望很强烈。以水东村为例,该村已建好荔枝亭,辖区内“抗日井”红色遗址已完成了修缮。记者在现场看到,修缮一新的“抗日井”在成片荔枝林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惹人注目。“抗日井”碑记记载:1941年1月,东江特委撤销后,中共后东特委在龙川成立,1943年3月至古竹水东,以办农场、油榨厂为名,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为抗日前线提供生活用品,为党的机关提供经费。时逢大旱之年,后东特委在紫金抗日自卫大队队长陈果家附近,发动农场职工挖了一口井,解决了用水难题。后称此井为“抗日井”。陈新伟说,村里将依托红色文化底蕴,借此打造东江边的荔枝公园,发展文旅产业。
槎岭村党支部书记罗志庭说,槎岭村用好“一村一策”,深度开发村集体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好“荔枝·红道”示范带建设契机,开发农旅项目;把槎岭沙洲地块,打造集房车营地、民宿、农家乐、观光、垂钓场于一体的休闲农旅中心,目前正在商谈引入社会资金模式合作,同时充分发挥好槎岭村荔枝园林下种植产业,以山地出租或抽佣方式,引入企业进行运营,解决村民就近就业,进一步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增收,还将把分散的资源、资产和资金集中到村集体,实现集体资源资产统一经营管理。
重点发展林下套种红松茸
古竹镇提出,接下来将充分发挥“江东越王·文道”和“荔枝·红道”两条示范带辐射带动作用,打造宜游宜居美丽乡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村民就业增收。同时还将盘活红色文旅资源,依托古竹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串联越王山风景区、岩茶基地、雅色党员培训中心、巾帼农场等资源,打造集红色研学、乡村旅游、农耕体验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创新收入分红机制,拉动沿线村集体经济增收,助推古竹荔枝重振雄风。
荔枝林间套种是荔枝产业发展方向,不过林下套种什么品种,有待进一步摸索。目前水东正积极发展林下套种,已发展林下种植红花30亩、黄精130亩,计划种植金丝皇菊20亩。去年水东曾在荔枝树下套种石斛,生产效益有待提高。张庆欣说,计划近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和荔农大户到清远市进行考察学习荔枝林下套种红松茸,如果条件成熟,下一步将重点发展荔枝林下套种红松茸。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