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寻高速即将启动路面水稳上基层施工
本报讯 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宋思思 金秋九月,龙寻高速的建设者正在加快推进项目高质量建设,项目路基交验已进入收尾阶段,9月中旬将启动路面水稳上基层施工。
据悉,龙寻高速项目是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项目建成后,广东龙川、江西寻乌两地将实现连通,并通过济广高速直连赣南会昌、瑞金等多个原中央苏区县(市),将助力广东河源、江西赣州两市的交通经济联系,对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全力做好“实”文章
龙寻高速地形高差最高达250米,平均每公里便有5处高填深挖工点。全线密集分布着多处环境敏感点,更有28%位于生态严控区中。与此同时,区域小气候的变化无常,都是项目建设必须跨越的难关。
抓实安全生产,守牢安全底线,是永恒的主题。智能限高预警门架,安装于涉路施工路段前2千米处,可通过激光模块对超高车辆触发声光报警系统,犹如一双双捕捉风险的眼睛,实现项目风险的提前预知、提前干预、提前防控,让安全保障从被动走向主动。
以“实”为主的管理思路,在项目随处可见。为保障工人作业安全,项目还研发了基于边坡平台临边防护体系研发防坠系统,加装防坠缓冲器,连接安全母绳,解决传统安全绳系挂通病。该系统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科技兴安和安全宣教“创新案例”评选中获奖。
为实现“更耐久”“更平顺”,项目针对路基、桥梁施工,全力做好“实”文章。在路基施工中,项目为32吨压路机装上“计步器”,通过专用定位记录设备,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路基分层压实监控和精准的数据监控,进一步保障施工质量。通过定位设备监测、记录压路机碾压施工中的每一段轨迹里程和范围,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确保压路机碾压施工流程规范、标准。
项目还组织系统研发了“轴振动搅拌”混凝土拌和成套工艺,有效提升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同时,可节省原料、提升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在研发过程中,项目从原材料、搅拌设备、配合比试配、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等方面,对振动拌和混凝土持续进行了大量试验,并积累了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
始终贯彻绿色生态理念
三维可视化数字信息管理、全线数据采集、智能预警系统……每一处工点,都在闪耀着创新的光芒。工程师通过打造精细化管理“智慧工地”管理体系,以实现项目信息运转的“快、精、简”为目标,让数字化管理为安全生产、工程品质提供可靠助力和保障。
多功能的移动端管理平台,实现了线上结合线下对安全生产、工程品质、人员管理的高效管控与协调。同时,为保障信息的准确无误、最大限度消除监管盲区,无人机巡航在龙寻高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无人机传回的画面,我们可以随时查看项目施工进度、环境敏感点等情况。”项目信息化管理工程师介绍,系统将全线航拍图像归拢后,参建各方可以通过电子沙盘及时了解全线各项建设情况,可有效提升管理效能,还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在龙寻高速,建设全过程始终贯彻绿色、生态理念。吉祥服务区是项目重点打造3A级装配式绿色低碳服务区,以“装配式建筑”为亮点,主体建筑以河源市花三角梅为原型,融入六边形伞状造型,整体装配率达93%,将是一个设计感极强、极具地方特色、兼具生态环保的建筑。建筑主体采用的清水混凝土是环保、绿色的建筑混凝土,混凝土无需任何的装饰,节省了大量的二次装修材料,十分利于环保,有效落实了“绿色、环保、低碳”的施工理念,也契合打造品质舒适、绿色低碳、社会满意的“精品服务区”的目标,同时还能为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累实践经验。
便民、惠民、利民,是项目管理者始终的聚焦点。作为苏区振兴路,龙寻高速依托“三改”工程,为满足新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助力。项目部驻地加建的羽毛球馆、篮球场等体育设施和建设过程的施工便道都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工程结束后将交付4.2公里(接近主线一半)施工便道作为乡村道路,实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之于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