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缺失的家庭监护 市检察机关发出39份《督促监护令》助力迷途“羔羊”回归
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监护职责不可或缺。2023年,河源检察机关向涉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制发《督促监护令》39份,督促监护人承担起主体责任,筑牢家庭保护防线。“感谢检察机关给孩子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他们现在变得听话懂事。”一面面锦旗,一声声真诚的感谢,讲述了检察机关对迷途“羔羊”的浓浓深情。
检察蓝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图片来源:网络)
女孩不愿归校 检察官耐心相劝
“一接触小芳(化名),能明显感觉她对学习很抵触,家庭关系也不太和睦。”市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表示,刚了解小芳情况时,既为她受到的伤害心疼,又有点怒其不争,女孩喝酒、夜不归宿,是一起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小芳结交不良社会人员,经常出没于娱乐场所,而小芳的父亲对此却是一点不知情。当办案检察官找到他时,他还是一脸懵,父女缺乏沟通,关系不融洽。
“你们大人对小孩监护缺位,放任自由,存在监护不力的责任。”检察官语气严厉,又有些无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都缺席,小芳回归正途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2023年5月8日,市检察院向小芳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考察期限为六个月,督促他们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深刻反思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摈弃‘把孩子送去学校就全由学校管’的错误思想、多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句句箴言,言之切切,《督促监护令》字里行间透露着检察官对小芳能回正道的殷切希望。
小芳的父母表示,会加强对孩子的日常照护和关爱,积极参与辅导,尽可能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检察官和心理老师先后数次找到小芳,对其进行心理干预,逐渐减少她的厌学情绪。“学校要有住宿,要离家近……”小芳从最初的对抗,到提出择校要求,丝丝改变让检察官欣喜,努力终归没有白费。检察官立即联系相关学校,最终为小芳找到合适的学校就读。
未检+社工 “问题少年”回归正轨
只因朋友和他人发生纠纷,阿文(化名)便在朋友召唤下,带着铁管等工具前往“复仇”。没找到对方后,为发泄情绪,他们对着停放在街边的一辆摩托车进行打砸。经鉴定,被砸摩托车损失2225元。东源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考虑到阿文等3人系未成年人,认罪、悔罪态度良好,秉承着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依法对3人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考验期均为六个月。
东源县检察院于2023年2月对阿文的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随后,该院开启“未检+社工”帮教模式,引入社会力量组建帮教小组,通过线上线下访谈、小组活动、家庭教育指导、社会实践等方式,对阿文等3人开展普法教育、心理疏导、亲职教育等帮教活动。“不服管教,生活日夜颠倒,从不做家务……”帮教前,对阿文的缺点,大人了如指掌,但因工作忙碌等原因,没有沉下心,好好去想办法怎么帮助孩子改正。
接到《督促监护令》后,阿文的父母主动做出改变。父亲邀请儿子一起炒菜,母亲在空闲时和儿子谈心。父母的转变,让阿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他的作息时间开始变得有规律,也会主动帮大人做家务。而检察官和社工不厌其烦的帮教,则让阿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从最初的冷漠到积极参加志愿活动,阿文的每点改变,帮教社工如实记录在帮教报告中。
对家长制发的监护令,因缺乏约束力、难以履行,容易变成一纸空文。东源县检察院采取的“未检+社工”帮教模式,让《督促监护令》落在了实处。
阿文的帮教报告长达一万多字,里面有“目标制定”“行动策略”“帮教过程”等章节,其中“帮教过程”就记录着阿文的每次进步及他父母的每次转变的点点滴滴。阿文和另两名涉案未成年人一起到东源县检察院送上一面锦旗,以表感谢之情。
重抓落实,让“令”落地生根。河源检察机关坚持公正执法与温情司法并重,以关爱之心为迷途孩子引路,以责任和担当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肖玲玲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