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充分发挥供销体系优势 加快打造运行高效“三农”服务网
走进和平县彭寨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农技培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区等功能区域映入眼帘,猕猴桃种植农户正在接受疏果、套袋等专业技术培训,一个个神情专注。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和平县聚焦服务“三农”堵点、难点问题,积极探索实践、深入调查研究,着力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在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等方面持续发力,聚力构建为农服务“新格局”,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构建冷链物流骨干网络 强链补链是关键
当前,和平县正在致力打造“六个十万亩”农业种植基地,冷链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牢固“地基”。据悉,和平县积极对接省、市供销系统,构建农产品出村进城冷链物流网络,重点解决县内百香果、猕猴桃等农产品运输储存痛点,做到鲜活农产品出产即入库。目前,投资1亿元的广东供销天业(和平)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预计2024年初投产运营。该产业园总建筑面积约1.86万平方米,主要包含综合楼、冷库、农产品加工车间、配套消防水池泵房等设施设备,设计库容1.5万吨,其中低温库容1万吨,可为农业企业和农户提供冷藏冷冻、流通加工、冷藏运输等服务,缓解农产品季节性供需矛盾,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聚焦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和平县加强品牌输出、业务联动,积极推动与农产品供应商、批发市场、大型超市、社区超市等商贸流通企业以及餐饮企业开展合作,进一步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与资源实体化合作,现已与5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构建产品直供配送网络 打通城乡“最后一公里”
去年10月,和平县与省供销集团签订了《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用三年时间,重点打造建设“供销农场生产服务中心-粮食综合服务中心-储备加工配送中心-品牌及数字化运营中心”等多层次服务体系,形成集种子种苗、种植服务、烘干加工、仓储物流、配送零售、品牌运营于一体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实现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县镇村全覆盖,粮食自给率稳步提升,为和平供销事业描绘了发展蓝图。
破难题、促发展,建设更加完善的配送网络是基础。在总建筑面积约2100平方米的广东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和平服务中心,一个集统一收集、统一检测、统一配送的服务网络已经基本建成,能够提供省时、省力、省心、放心的农产品直供配送服务,有效畅通生产者与终端客户之间的渠道。
为践行“民呼我为”,让群众得实惠,更好辐射带动周边镇村农产品销售,和平县还在林寨镇、彭寨镇培育2家“供销农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与直供配送平台对接,发展标准化、订单化农产品直供配送模式,将农产品配送至学校、机关、医院、企业等地,目前已达成合作意向的学校、企业共计8家,直接连接田间与餐桌、全程标准化、可溯源的放心农产品配送网络初显雏形。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网络 联农带农初见成效
在联农带农方面,和平县还深入开展联农扩面工程,规范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前沿阵地。据介绍,和平县供销社积极推进“开放办社”,并统筹整合各类资源,依托天禾农资、天禾农服、天业冷链、天润粮油等企业资源,提供“耕、种、管、收、加工、冷链、信用、销售”全链条服务,投资210万元打造的省级“生产、供销、信用”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彭寨镇供销合作社农产品综合服务站建成投产,现已签约社会化服务面积1.2万亩,进驻农机合作社8家。
农业社会化服务除了便农利农,更要大力提升农民技术水平。自去年9月综合服务站建设以来,现已累计开展农业社会化技术培训7场,受益人数超500人次,为农民提供免费无人机飞防、配方施肥等服务约3000亩。此外,与天禾农服开展以撂荒耕地为主的集中连片15亩以上水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整村推进,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同时,和平县与和平农商行合作,设立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帮助农户完成贷款累计810万元,“贷”动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难、融资贵困境。
主题教育的成效如何,民生问题的解决情况是重要标尺。和平县依托供销社线上线下销售网络,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2023年以来带动农户发展种植油茶、丝苗米等面积5000多亩,助力村集体每年增收至少3.6万元。接下来,和平县将始终把为农服务成果作为衡量主题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成效,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本报记者 谢梦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