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平中平文化路构建乡村阅读新生态 “石书”植阡陌 “阅”风沐乡野
“‘笃志’一词出自《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意思是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从小立志,做到坚韧不拔,持之以恒……”11月4日,今年76岁的老艺术家成木源向当地村民讲解道。在他身旁,一块足有3吨重的黄蜡石上雕刻的“笃志”二字刚劲有力,一群村民围在石刻旁边,兴奋地谈论着,不时称赞说:“这写得多好!”“瞧瞧,这一笔多有神韵!”这里并非名胜风景区,只是连平县高莞镇中平村一条普普通通的村道。这一幕给深秋原野增添了一股浓浓的文化气息。

中平村的石刻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打卡。
这条村道就是当地村民交口称赞的“中平文化路”。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像“笃志”这样的石刻,中平文化路还有行道、友善、刚正、智远、命由心造等18个,用正楷、草书、隶书、篆书、行书等字体书写。除石刻文化外,路上还有峥士亭、谷艺桥以及刻有《增广贤文》的传统文化墙等,一路“文化味儿”十足,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市民专程赶来打卡,看稻田金黄,听溪水潺潺,赏石刻文化,无不心旷神怡。
中平文化路由中平小学起,过揭屋,经大树下,后直达成木源艺术馆,长约1公里。11月2日,中平文化路3.0版顺利竣工通车,目前已完成了三期工程建设。一期、二期工程建设了文化石刻、峥士亭、谷艺桥、传统文化墙等文化基础设施。从2021年起,当地政府对中平文化路进行节点打造和优化升级,进行了硬底水泥路面扩宽、路面沥青铺盖、三面光水渠的加固、种绿化树、加装路灯、垒建绘画宣传墙、添加石凳等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串联乡愁记忆、文化传承的“精神纽带”。
当前我市第二届读书月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通车后的中平文化路构建乡村阅读新生态,打开了当地村民新的乡村阅读方式。“无论是孩童还是老人,在文化路上走走看看读读,潜移默化中就会受到教育,这种‘阅读’方式很好。”中平村民罗树阳说。河源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缪贵昌赞赏说,农村也需要书法艺术的熏陶。中平文化路的创建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创举,为书法与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如今,中平文化路更靓了,村民生活更有“品位”了,镇村发展“底气”更足了。“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充分激发群众参与活力,是推动‘百千万工程’工作的重要保障,中平村文化路的建设,正是我们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中平文化路3.0版竣工通车仪式上,高莞镇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希望有更多乡村杰出人士,回归故土、反哺家乡,在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中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连平县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 让急救技能走进企业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