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法槌起落间传递司法温度——记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赖云婷

坚守审判岗位13个年头,从基层法院的刑事审判到中级法院的民事审判,从手持法槌惩治犯罪到定分止争为民解忧,岗位职责在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赖云婷始终笃行不怠,以公正司法和责任担当书写着人生答卷。

赖云婷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创新推出“庭前调解+示范判决+类案速裁”三步工作法,将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至45天。2024年,她审结461件案件,是这一年河源中院审结案件最多的法官,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记个人三等功,并获2024年度市法院机关岗位技能竞赛“十佳办案能手”等称号。


赖云婷以公正司法和责任担当书写着人生答卷。

以法为剑,关注人间冷暖

赖云婷坚持“为民司法”理念,认真对待每一起案件。她办理过一个盗窃案,16岁的少年小林(化名)趁店员不备,顺走了手机店的一部手机。

在讯问室里,赖云婷见到了小林。他蜷缩在讯问椅里,怯生生地说:“我只是想给妹妹买份生日礼物。”原来,案发当天是他妹妹6岁生日,他口袋里只有3元钱,一时糊涂盗窃了那部手机。那一刻,赖云婷为小林走上犯罪道路痛心。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但在实践中如何找到惩罚与保护的平衡点?是赖云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多年来,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赖云婷坚持对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问话,目的就是更详细了解案情,确切找到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精准施策,对未成年人进行感化、挽救。赖云婷在对小林的父母问话中,得知他们在外打工,兄妹俩常年住在亲戚家,缺乏管教,缺少亲情。

“你很快就要成年了,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定要重新做人,靠自己的双手去挣干净的钱……”在法庭上,赖云婷引入心理疏导机制,循循善诱,引导小林迷途知返。依法对小林适用了缓刑后,她及时协调社区矫正部门对小林的心理、日常动态加以关注。随后,又与教育部门沟通,联系技术职业学校,让小林重返校园。宣判那天,赖云婷特意让社区工作人员带来小林的妹妹手绘的卡片。赖云婷为小林所做的一切,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颤抖着双手接过卡片时,他哽咽地说道:“赖法官,我一定重新做人。”

“谢谢赖法官,给我新生的机会……”三年后,一封小林从技术职业学校寄来的信让赖云婷无比欣慰,信封里还有小林的电工证复印件。手执信件,赖云婷更加坚信,身为法官,既要手持法典捍卫法律威严,更要心怀悲悯修复残缺的人生。

法理之间,守护人间烟火

“民事审判中,法官的每一次落槌,都在书写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调整到民事审判岗位后,对每一个涉民生案件于当事人的重要性,赖云婷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

“我刚生育完孩子就被调离原岗位,又降了工资,我真的没办法了。”一年前,赖云婷审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案,哺乳期女职工陈女士给赖云婷打来电话哭诉。原来,休完产假后,陈女士因拒绝公司安排的新岗位,公司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并拒付经济补偿金。

庭审中,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为查清真相,赖云婷主动调取了该公司近三年财报,发现公司净利润年均增长15%,“经营困难”纯属借口;主张陈女士“严重违纪”的证据也是一份经过修改的考勤记录。证据摆在面前,真相水落石出,公司负责人终于低头认错。法院最终判决双方解除劳动合同,公司赔偿陈女士经济补偿金。判决生效那天,陈女士给赖云婷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赖云婷始终认为,民事法官的使命在于厘清是非曲直的同时,更要让普通百姓感受到法律托底的力量。去年,赖云婷审结的案件中有378件是涉民生案件,为了不辱使命,在数字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埋首阅卷、开庭审理、法律适用研究,是无数通与当事人不厌其烦的电话沟通,更是对“司法为民”最朴素的坚守。

护航成长,播撒法治种子

在紧张的审判工作之余,赖云婷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担任一所小学的法治副校长。“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既然担任了法治副校长,就要切实在自己的‘责任田’播撒法治种子,倾情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对于法治副校长的意义,赖云婷有着自己的理解。

她化身“法治园丁”,以与青少年息息相关的民事、刑事法律问题为切入点,多次开展以民法典、防范校园欺凌、禁毒等内容为主题的精彩讲座。如何让法律知识真正走入同学们的心中,记在脑里?赖云婷思考了很多方法,她不拘泥于在讲台上宣讲,还把法律知识手册、展板、常见毒品仿真样品带进校园,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同学们对法律的兴趣。“打竹板,响连天,今天说说民法典;民法典,新宣言,法典内容金不换……”爱好文艺的赖云婷还曾创新普法形式,于“六一”儿童节期间创作了“民法典快板”栏目,带领同学们打着竹板边学边唱,内容朗朗上口,广受学生的喜爱。

同时,赖云婷没有把法治副校长的工作停留在普法层面,而是深入参与校园治理,成功化解多起校园纠纷,为平安和谐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工作中,赖云婷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案件的审理中,让案件审理既定分止争,也传递司法温度,让法庭既是纠纷解决场所,也是法治文明的传播平台。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徐晓曦

 






上一篇:玩转水实验 智护生命源 我市举办水资源科普实验活动
下一篇:用艺术回望峥嵘岁月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