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热点 > 阅读新闻

河源中院审理一宗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法官提醒——警惕帮信罪 莫当“工具人”

帮信罪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罪名,但对哪些行为可能触犯这一罪名则一知半解。作为电信网络诈骗衍生关联的数量多、性质复杂的犯罪,帮信罪很容易因为企图不劳而获、贪图不当利益而不知不觉成为犯罪的“工具人”,落入犯罪深渊……

2023年6月,秦某为办理金额较大的贷款打算办理企业贷款,认识了被告人蔡某后,蔡某找到另一被告人肖某帮助办理营业执照及银行对公账户,并承诺按照贷款额给肖某百分之二的提成。其后,在肖某的帮助下,秦某在某地注册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办理了营业执照和银行对公账户后,肖某将上述营业执照、银行账户及密码等材料交给了蔡某。为了获利,蔡某将上述对公账号提供给一名叫“强哥”的男子。2023年11月9日至10日期间,上述对公账户总进账约67.8万,其中包括被电诈的受害人转入的14.43万元。

原判认为,被告人蔡某、肖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支付结算等帮助行为,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结合两被告人在犯罪中的作用、情节、认罪态度,依法判决:被告人蔡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被告人肖某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河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二审审理,维持原审判决。

办案法官表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是指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的行为。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犯罪方式多样,如本案被告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营业执照、银行账户及密码等支付结算帮助行为。再如比较常见的有偿出租银行卡、借出身份证等,看似“零成本”“高收入”,却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犯罪的帮凶。

办案法官提醒,广大群众务必提高警惕,切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管理好身份证、电话卡、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个人信息和账户,切勿出租、出借或售卖,谨防一失足成千古恨,落入犯罪的深渊。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徐晓曦

 






上一篇:我国首部关于国家公园的专门立法表决通过,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为国家公园建设增添法治力量
下一篇:第138届广交会昨日开幕 河源参展企业受关注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