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布昆虫调查数据 共记录到1414种物种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6日,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发布了2024年度昆虫调查数据。截至2024年底,该自然保护区共记录昆虫20目206科1414种,发表新物种一个:白溪鳞蚁甲Apharinodesbaixiensissp.nov.(隐翅虫科),发现广东新纪录种一个:海南盲蛇蛉Sininocelliahainanense(盲蛇蛉科),发现新物种或新阶元(含疑似)8个。
这其中发表新物种白溪鳞蚁甲Apharinodesbaixiensissp.nov.(隐翅虫科)系世界上首次科学描述。白溪鳞蚁甲的发表是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昆虫调查的标志性成果之一,拓展了人们对这类甲虫的形态和分布的认知,表明了该自然保护区的昆虫还有很大的研究潜力,有待深入调查研究。
昆虫调查数据显示,蛇蛉目在该保护区内记录到1科1种,鉴定至种。蛇蛉目是一类较为罕见的昆虫,成虫访花。目前广东省仅记录1种,但和保护区内分布的不是同种。根据目前的鉴定,白溪保护区内分布的是一广东新纪录种,即海南盲蛇蛉。鳞翅目在保护区内记录到46科774种,绝大多数鉴定至种。鳞翅目包含蝶与蛾,活动能力很强,分布较其他昆虫更为广泛。广东省已记录鳞翅目昆虫3565种,白溪记录种数达广东省总种数的22%。根据这一数据,白溪未被记录的鳞翅目数量已较少,主要集中在蝴蝶。
蜻蜓目在白溪记录到8科20种,除赤蜻属Sympetrum1种外均鉴定至种。蜻蜓目多数与水系支流关系紧密,是一类典型的捕食性昆虫。广东省约有162种蜻蜓,根据这一数据,白溪仍有许多未被记录的蜻蜓种类,可作为未来的重点调查对象。毛翅目在保护区内记录到14科53种,多数鉴定至种。毛翅目昆虫又称石蛾,其幼虫水生,成虫飞行能力不强。广东省记录116种,白溪记录种类达到广东省的一半,很可能有更大潜力。另外,许多白溪的毛翅目很可能是未描述的新种,但严重缺乏标本。未来,毛翅目应该作为重点调查与监测对象。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鱼灯夜游、低空飞行、“非遗”体验……今年五一假期,河源市文旅市场火力全开,丰富优质文旅产品供给,打造特色多元消费场景,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勾勒出一幅人气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