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春风执笔绘巾帼画卷 柔肩擎旗绽时代芳华 河源新时代女性在各自岗位展现“她力量”

春风轻拂三月天,巾帼花开别样红。在河源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的“隐形战士”,是三尺讲台上的筑梦引路人,也是传递人间温情的志愿星光。她们用行动诠释“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以智慧与坚韧织就河源发展的锦绣篇章;她们在各自岗位绽放河源女性的别样风采,书写新时代“她力量”。

在即将迎来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近这3位优秀女性,聆听她们的故事,感受她们在平凡岗位上谱写的不凡诗篇。

杜丽银:技术赋能养殖行业 用实力证明“女性力量”

当清晨的阳光洒在紫金县的山间小路上时,杜丽银又一次踏上了前往养殖场的步伐。作为紫金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级兽医师,这样的工作场景她已持续了十八年。从实验室到养殖场,她扎根基层,深耕动物疫病防控、流行病学调查与技术推广等工作,以科技创新为利刃,以技术赋能养殖行业,推动紫金县基层动物防疫实践迈向新台阶。


杜丽银在鸽场开展疫病防控指导工作。

杜丽银从小在农村长大,自她记事起,父母就经营着一家小型养猪场,全家以此维持生计。“由于父母缺乏科学的疫病防控知识与技术,猪群常年面临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问题,家庭收入始终比较微薄。我记得有一年,家中的生猪因为一场不明疫病导致死亡过半,父母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技术是养殖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杜丽银说。正是因为这场经历,让杜丽银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畜牧兽医专业。她内心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像父母一样的养殖户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

畜牧兽医领域男性从业者居多,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女性无法胜任这样高强度、环境差的工作。面对这些质疑,杜丽银以她的专业能力,在河源市第三届兽医实验室检测技能竞赛中荣获个人和团体一等奖,展现了女性在技术实操中的精准与严谨;参与“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指导建成3个国家级非洲猪瘟无疫小区,推动建成省级、国家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场各1个,省级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2个和布鲁氏菌病净化创建场1个,显著提升了全国及我省种畜禽场的疫病防控能力。同时,她还参与《牛结节性皮肤病防控技术创新及应用》和《猪圆环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并分别获评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我想通过自己的这些成绩证明,女性不仅可以胜任技术型与高强度、环境差的工作,还可以以女性的细致与严谨,更好地推动行业进步。”杜丽银表示。

刘舒玉:春风化雨廿五载 用粉笔耕耘桃李芬芳

三月的河源,木棉灼灼。在河源市第一小学的榕树下,总能看到一个身影与孩子们并肩而坐——她是校长刘舒玉,也是孩子们口中亲切的“舒玉老师”。从青涩的师范生到全国优秀教师,从班主任到省党代会、妇代会代表,25年的教育长路,她用温柔与坚韧书写出一段“舒展教育”的温暖篇章。


刘舒玉在课堂悉心为学生授课。

“我会成为一名教师,是因为在童年遇到了光。”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刘舒玉眼中漾着暖意。她告诉记者,自己在读小学时遇到了许多充满教育情怀的好老师,他们总是很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哪怕只是某一次作业的某个字写得很美观这种小细节,他们都会及时地鼓励她。这些鼓励让她在后来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师范专业。

刘舒玉认为,教育就该像学校里的那棵榕树一般,“既向下扎根,又向上舒展。”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刘舒玉始终秉持“玉成幸福”的理念,在德育、教学、科研中潜心探索,全力打造“舒展教育”品牌,为孩子们打造出一个顺应天性、自由伸展、全面成长的乐园。

她是一名教师,更是一位母亲。作为女性,刘舒玉在执教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困难时刻便是孩子在读一年级时,她因工作需在学校“早七晚九”,只能将孩子带在身边。一次加班结束后,却发现孩子不见了,刘舒玉急得差点报警,后来找到孩子后,他说:“妈妈,你太忙了,没空陪我,所以我就去找了同学玩。”刘舒玉听完孩子的话后,心中愧疚的滋味至今难忘。

刘舒玉认为女性在教育行业中更具有优势,如母性特质带来的共情能力,能使她们比较容易和学生相处,能给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教育与成长环境。

多年以来,她初心不变、深耕一线,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使命,取得丰硕成果。刘舒玉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16项省部级荣誉称号,部级优秀精品课等21项省部级教育教学奖项。她聚焦“双新”“双减”政策,通过打造“五学”幸福课堂推动核心素养培育,创建“453”作业体系实现减负增效,构建“1+2+N”课后服务满足个性需求,河源市第一小学也因此被评为首批河源市“双减”工作示范校。

最后,刘舒玉微笑着说,“让每个生命都找到最舒展的姿态,这或许就是教育最美的答案。”

包美琴:孩子心中的“护学天使” 群众口中的“暖心大姐”

在东源县仙塘镇,每当晨曦初露时,总能看到一抹温暖的红色身影穿梭于江景湾小区与东源县第一小学之间。她是孩子们心中的“护学天使”,也是群众口中的“暖心大姐”,更是109名志愿者的“领航灯”。她就是建设路社区江景湾志愿服务队队长包美琴,她用五年多的春秋默默耕耘,在东江之畔绽放新时代的芳华。


包美琴(左一)在志愿服务活动中。

“2019年,我小孩刚上小学一年级。当时,我在接送孩子上下学时看到校门口车水马龙,小孩子们又活泼爱动,很担心会造成安全事故。出于对自家孩子的关心,也出于对其他孩子的保护,就让我来守护孩子们!”这个朴素的决定,让包美琴毅然选择加入了东源县第一小学志愿者服务队,披上红马甲为孩子们的安全上下学保驾护航。

包美琴告诉记者,有一次自己在学校站岗时,突然下起了很大的雨,路面水很深,严重影响到了学生们的正常通行。面对这样的情形,她毫不犹豫地决定将小朋友们一个一个背过斑马线。“虽然很累很辛苦,浑身还被雨水浸湿,但看到孩子们感激的笑脸,感觉一切都值了。我想,这就是我选择加入志愿服务的意义所在。”包美琴笑着说。自2019年参加志愿者队伍以来,包美琴始终以“用爱心点亮希望”为信念,扎根社区、服务校园,至今已累计参与志愿服务超2210小时。

包美琴不仅自己身体力行当好志愿者,还带领周边邻居、朋友一起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来。她联合小区志愿者们成立了东源县第一支小区志愿队伍——建设路社区江景湾志愿服务队,带领队员们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助老助残、文艺宣传等各项志愿活动。在她的积极影响下,目前志愿服务队人数已发展到了109人。由于包美琴在各类志愿者服务中表现出色,她被先后评为2023年东源县“最美志愿者”,2024年仙塘镇“最美志愿者”。

本报记者 吴心怡 通讯员 叶芷欣 吴丽娜

 






上一篇:勇担使命展风采 实干创新谱华章 市人大常委会努力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市域典范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