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那些正在逐渐淡化的中秋习俗

 
制作月光饼。

关于节日的传统习俗,其实不仅仅是简单的纪念,更重要的是丰富这个节日的独特“气氛”,让人们感受到这个节日的情怀和灵魂,然后发自内心地流传下去。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一些节日的习俗却慢慢被遗忘,在我们的记忆里逐渐淡化。中秋节是一年中仅次于过年的重要“节刻”,那些关于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你还记得多少?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本地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吧!

连平县上坪镇

中秋节“打月光姊”

每年中秋节,上坪镇村民都会举行 “打月光姊”活动(“打”是上坪方言,“打” 在当地是“请”的意思)——请七仙女下凡来共度佳节。今年62 岁的谢新福家住上坪镇旗石村,她对“打月光姊”这一传统习俗可谓是从小看到老,因为村里几乎年年都会举办,对于这一习俗的每一细节,她也都了如指掌。

◆准备祭拜

晚上8 点,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是赏月的最佳时候。吃过晚饭后,大家便拿着家里的磨篮、冬头帕,带上柑橘、月饼和大米,到村口地坪和其他村民会合。谢新福说,“打月光姊”是村里的集体活动,需要大家一起准备各式各样的工具,包括磨篮(用竹或木制成的圆形闭底用具)、篓箬(客家人织布时用来整理纱线的一种工具)、篾拍(用来织箩筐的工具之一)、竹尺、布鞋、衣裳(一定要老人穿的)、冬头帕(客家老人用的头巾)、铁罩(起油锅食品时用的一种东西)、钥匙等,然后用这些东西做成一个人的模样,这就是请下来的月光姊虚拟造型。同时,还要准备一些月饼、米、水果、香烛等拜祭的东西,准备就绪后便可以开始请月光姊了。

◆请月光姊

“月光姨月光姊,请下你来排年纪;排下老人几多(多少)岁,排下细仔(小孩)嘛介(什么)事;也有长纻畀(给)你着(穿),也有短纻畀你撕,长纻撕个长衫袖,短纻撕个手巾绥;手巾绥来团团圆,请下月子聊一年;手巾绥来团团转,请下月子聊一转。门口有蔸(棵)树,请下月子做屋住;门口有蔸柑,请下月子摘一担;门口有蔸茄,请下月子摘一箩;门口有蔸蔗,请下月子拉(看)屋舍;门口有个井,请下月子照水影;门口一蔸橘,请下你来聊一日;门口一蔸稔,请下你来摘一鞥(捧)。大姊来二姊来讹咯(懵懂)阿姊唔没来(不要来)。”关于这首在当地流传已久的“请月光姊”民谣,谢新福很是熟悉,几乎是张口就可唱。她说,请月光姊时,需要4 个女子分别坐在磨篮侧边,两个女子双手托着月光姊的虚拟造型,另两个女子吟唱“ 请月歌”请 “月光姊”下凡。

◆问月光姊

月光姊请下来了要做什么呢?上坪先民认为“月光姊”就是天上的七仙女,七仙女居住在月宫中,是美丽和善良的化身,中秋月圆之时,人间的欢乐与祥和让七仙女羡慕不已,她们便纷纷下凡,为人们排忧解难、预知祸福,并亲尝人间的各种美味。

“月光姊请下来就可以问问题了,你问什么问题月光姊都会通过磕头的方式来告诉你答案。”谢新福说,月光姊被请下来以后,村里的大人小孩就都围在月光姊身边,通过她来祈求问卜,小孩、少年、青年大多问某人今年几岁?读书如何?前途如何?婚姻如何?“如果小孩子今年6 岁,月光姊就会磕6 次头,很准的。”

对请到的月光姊,上坪人民还有说法。谢新福说,月光姊有七个,大姊、二姊最聪明,是大家最希望请到的;三姊、四姊是懵懂阿姊;七姊最精灵,大家也喜欢。如果请的时间太晚,月光七姊妹都被人请走的话,就请不到了。

◆送月光姊

一般到了午夜就要恭送月光姊回去了,燃烛添香后也要唱山歌来送月光姊: “送神上送神上,一直送到黄泥岗;黄泥岗一朵云,云里一朵花,一直送到你屋卡(家里);一更深二更深,脚底冇鞋冷到心。”谢新福说,唱完歌以后还要问月光姊有没有回去:“月光姊,你呀们(有没有)上啊,上了就算了,们(没)上就磕一下。”如果月光姊已经回去了,之前做好的月光姊虚拟造型就不会再动了。据说月光姊有求必应,也让男女老少乐此不疲。

谢新福还强调,“打月光姊”时必须保持肃静,不可以大声喧哗、嬉笑打闹,否则就会被认为亵渎神灵。请完月光姊后的祭祀品可以分给大家吃,也可以带回家给自己的家人吃。“传说吃了祭月后的食品,人会更加健康,在那一年就会走好运的。所以很多村民‘请月’时会带祭祀品去,结束后带回去与家人分享,希望得到七仙女的保佑。”

◆传承保护

上坪“打月光姊”的习俗起源于何时,现在已难以考证,谢新福也说不清,据说是祖辈传承下来的。由于上坪“打月光姊”习俗主要靠女性传承,这种传承很微弱,上坪有些村屋已经失传。2011 年6 月,上坪“打月光姊”习俗被列入河源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希望通过对上坪“打月光姊”习俗文化的探究,使上坪的“打月光姊”得到更好的保护,让上坪客家传统文化习俗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

本报记者 谢素婵

龙川佗城

中秋打月光饼

中秋佳节,家人齐聚一堂,围坐在月光下品尝美食,那洁白的月光饼似乎与皎洁的月亮相互映衬。在龙川农村,仍有打月光饼的家庭作坊。每到中秋节前,他们便忙着打月光饼。在中秋节前,赶集日也成了月光饼集会日,各式各样的月光饼任你选购。在龙川佗城这条百岁老街上,一提起月饼,当地的群众就会异口同声地说:“你们城里人套路深,什么冰皮、莲蓉、豆沙,我们只爱月光饼。”

关于月光饼,当地还有打月光饼的说法。钟哥在龙川佗城镇经营一家40 多年历史的老字号店,据他介绍,月光饼不是市场上的月饼,它是用白糖、米粉、芝麻、花生和瓜条烘制而成(也有地方将原料放在月饼印里,用板子敲结实成形,故叫打月饼),再在饼上印上红色的吉祥图案,因该饼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象征着客家人圆满、平安的中秋节日祝福,也是客家人对中秋节独特情感的寄托。

钟哥说,在儿时的记忆里,每年中秋节,吃过晚饭后,等着月亮爬上山,大家便在月光下摆好桌子,父母便会把月光饼拿出来,一边吃一边聊天,听大人讲关于八月十五“张古佬砍树”的故事。据说,等到夜深人静时,月亮里有一个叫张古佬的人在不停地砍树。

据钟哥介绍,虽然城里的各式月饼琳琅满目,可客家人还是喜欢家乡的月光饼,因为有一分家乡的情结在。每到中秋节前,不能回家团聚的游子,都会通过亲友邮寄吃上月光饼,寄托思乡情。不少回乡的村民也都慕名而来,带一分心意,将月光饼故事流传。

本报记者 刁城邦 文/图

和平县林寨地区

伏月姑

中秋月圆之夜,除有吃月饼、赏月、拜月和对山歌等习俗外,和平的客家人还流传着一种传统的庆祝活动——伏月姑,尤其是在和平林寨古村一带,这种习俗还年年举行。

作为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学会理事、和平县民俗文化研究学会会长,陈仰天对和平的民俗活动有着多年的研究。据他进述,中秋“伏月姑”的情况是这样的。所谓“月姑”,就是传说中天上的仙女,据说有7 个仙女,就将7 个女孩扮成天上7 个仙女。中秋夜阑之时,全村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齐聚在屋前余坪上,摆上八仙桌,桌面放上月饼、花生、柑子、黄姜、水果、茶、酒等和一条扁担。扮七仙女的7个女孩则围坐八仙桌,然后点香火,7 个女孩则像打盹似的,进入佛家所说的入定状态。坐在女孩后面的一位大嫂(已婚年长些)随即口中唱:“月姑仙,月姑神,请你下凡聊一阵”,接着又唱:“月姑姊、月姑姨,八月十五正当时,姊姊妹妹坐圆桌,你爱那个就上台。”

未几,那些女孩有些进入梦乡开始讲梦话了,大嫂接着唱:“月姑哩,月姑神,月光晃晃你最灵,天上也有七姐妹,由你那个打头阵”,这时,另一位村民则唱:“一姐来,二姐来,三姐颠嫲倒搭唔好来”。据说月亮中有7 个仙女,第三个是傻女,俗称“四六货”,如果请下来就会答不准问题了。此时,月姑替身就会三点头,大嫂接着唱:“担杆哩,担杆神,一条扁担承二人,承得起来大欢喜,承不起来还有四小姐”。如果经过一番邀请,还无动静,大家会以为三姐刁难,只好唱:“三姑爱来一面来,唔好在那面耒耒,有心请汝(你)冇假意,假意请汝也爱来。”这样,月姑就会下凡。 “伏月姑”的目的,就是通过那些女孩子的口与“下凡仙女”进行对话。

于是大家就开始问问题,或者问今年年辰如何,或者问明年是大天旱还是水灾,或者收成怎么样。月姑的回答靠替身点头的次数回答,有的老太婆会问自己将来有几个孙子,姑娘们会问自己什么时候出嫁,再后来,有人叫来家中死去亲人,直对话对得声泪俱下。如果讲得不准,有人就驱赶三仙女:“三姑姊,三姑娘,三姑带妹来仙堂,来到仙堂讲仙话,讲开仙话就还阳。”

陈仰天说,由于年代久远,伏月姑曾沉寂了一段时间。不过,这几年,由于林寨古村景区的开发,“伏月姑”重新兴盛起来。每逢中秋月圆之夜,村民都会聚在一起“伏月姑”。扮演大嫂的多是林寨下正村的黄誉娣,今年已有71 岁,她是从邻镇彭寨水口嫁到林寨的。

本报记者 张涛



相关热词搜索:习俗 正在


上一篇:源城区以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一篇:深圳大鹏精准扶贫助河源源城区驶上脱贫快速路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