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走过——我与《河源晚报》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
30载岁月,又有多少难忘的情感,我们邀请多位晚报人回看来路,忆昔抚今,说说“我与《河源晚报》”的故事。
紧跟时代脉搏 讲好河源故事
谢梦君
时钟滴答间,岁月悄然流转。202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将迎来创刊30周年的重要时刻,而我与《河源晚报》的缘分已绵延四个春秋。回望这四年,心中无限感慨,这方寸之间的纸上世界,承载了太多的故事与情感。
记得初踏入河源晚报社时,心中对新闻的热忱与憧憬,在胸膛激荡。在领导、前辈毫无保留的指导带动下,同事间的互相扶持下,我在一次次的采访中快速成长起来。
从民生报道到时政解析,从繁华城市到广阔乡村,我始终秉持着对新闻事业的赤诚与敬畏,行走在社区、乡野、田间、工厂……用心倾听市民群众的声音,记录下城乡变迁的点点滴滴。每一次深入基层,每一次面对面交谈,都让我感触颇深,那些看似平凡的人或事或许正代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正是因为这个职业,让我有机会见证河源发展史上许许多多的重大时刻。
这四年,我也同样见证了《河源晚报》的发展,在新媒体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面临过难关,遭遇过挑战,但在全社上下的不懈努力下,我们关关难过关关过。每一次改革的背后,都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印记。作为其中的一员,我也将始终保持着新闻人的初心,紧跟社会发展脉搏,勇于创新报道方式,生动讲好河源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记录发展声音,我们在路上
高雅
2025年,《河源晚报》创刊30年,作为报社的一员、作为一名融媒体记者,我为能在新征程上接力,肩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感到骄傲和自豪。
2022年,我有幸加入了河源晚报社。在此后的三年里,我收获了报社领导、同事的照顾与帮助,也收获了个人的成长和记者的职业荣光。我们常年奔跑在新闻一线,用脚丈量河源大地,热血洒在新闻现场,例如深入抗洪抢险现场报道、记录高考暖心时刻、“跑上”河源万绿湖马拉松现场、参与万绿湖开渔、记录南园古村“村晚”等。
走农家、下田坎、访社区、进市场、到校园……我们赶赴一线,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讲好一个又一个河源故事。我们积极参与报社“百千万工程”“文明在河源”“2024河美共赢篮球联赛”“乐游河源”“绿美河源系列短视频”等策划报道活动,做到脚下沾泥、手中有墨、心中有情,采写出一批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
感谢河源晚报社,让我们能够触摸时代脉搏,记录和见证这个时代的发展声音。站在《河源晚报》创刊30周年的新起点上,我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祝愿她明天更美好、更灿烂、更辉煌。
回首皆是甜
冯小青
有人说,如果你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你所热爱的,那是最幸运的。所以,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很幸运,一毕业就来到了河源晚报社这个大家庭,我的青春,在此走过,她,也给了我的青春最美好的注解。很幸运,在河源晚报社这个大家庭里遇见了那么多温暖的人,领导、同事,给予我关爱和帮助,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让时刻紧绷一根弦的我亦“乐”在其中。很幸运,在河源晚报社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文字工作,从刚开始的校对到后来的编辑,一路学习,一路领悟,一路成长,一路前行。不是没有累,但累并快乐着。
今年是《河源晚报》创刊30周年,而我在这里已经工作了整整18年。她曾见过我初入职时的忐忑,第一次参与组织采风活动的恐慌,首次编辑版面的不安……亦看到了我在历练、努力、坚持后的蜕变与成长。而我,也见证了她纵深推进媒体融合,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人民为中心、办有“百姓味道”报纸的坚守、担当与荣光。
回首皆是甜。很幸运,《河源晚报》创刊30周年,我参与了18年。祝愿她30岁生日快乐,以创新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向“新”而行,再出发!
岁月更迭 初心未改
刘碧珍
三十年岁月更迭,10950多个日夜交替,我们终于迎来了属于《河源晚报》的30岁生日。这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标记,更是我们晚报人共同的记忆和情感的凝聚。
回想起初踏入晚报大门的那一刻,不禁感慨万千,那时的我刚从学校出来,怀着对新闻和文字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开始了极具挑战的“记者”之旅。我用心倾听采访对象的诉求,用笔触记录百姓的喜怒哀乐,力争用自己小小的力量记录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尽力为读者呈现更加真实的多彩世界。
后来,我又先后担任副刊和教育新闻中心的编辑,岗位在变,但我的初心未改。现在的我依然孜孜不倦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只为给读者呈现更多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的版面。
春华秋实,十五年的媒体工作生涯,对记者、编辑工作,我从向往、相知,到热爱、真情投入。十多年的记者、编辑工作,我从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青年,到如今人到中年的职场女性,岁月的磨练让我多了一份从容和淡定,经验的累积也让我对做好编辑工作更多了一份自信和自省。
如今,站在《河源晚报》30岁生日的起点上,我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晚报人,我们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内容,为河源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晚报力量。最后,我想对这份刊物说:生日快乐!愿您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绽放光彩,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张钢
岁月悠悠,三十载风雨兼程,栉风沐雨,品牌部携手同行。
品牌部的每一个精心策划,每一个专题报道,都承载着对河源这片土地深沉的爱与责任。是读者的支持与信任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让《河源晚报》链接时代,见证着河源的发展。向党和读者交出一份和谐兴盛的样本。
三十而立正青春,风华正茂启新程。文章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让我们将河源的发展用文字形式书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行,感恩有你,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让我们携手步入下一个三十年。
书写平凡人筑就的非凡
邓宇珊
1995年-2025年,30年。在时代的洪流中,《河源晚报》始终聚焦民生百态,走进市民中,办报给市民看,不断记录河源市的发展,讲述暖心的故事,书写出无数平凡人铸就的非凡,也传递着向上向善的力量。
《河源晚报》是我个人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的成长,为我的新闻梦想划下了坚实的起点和清晰的轨迹。从最初的青涩新人,到如今能够独立采写的记者,《河源晚报》给予了我无数的机会,让我在实战中不断成长与突破。在这里,我学会了如何用笔触记录新闻事实,用镜头捕捉瞬间;在这里,我懂得新闻背后的责任与担当,明白了真实、客观、公正的价值所在;在这里,我了解了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变革与挑战,学着应对全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角色的“变”与“不变”。
《河源晚报》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个人梦想的成长与实现。在一次次采访中,我记得学生们一张张童真烂漫的笑脸,记得山区教师在三尺讲台上的默默坚守,记得教育所带来的温暖与力量。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以一名新闻人的视角去观察社会,每一次的采访与报道,都是我向梦想迈进的步伐。
展望未来,我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继续肩负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为读者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新闻资讯,为晚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营之路与时代同行
张智然
我来到河源晚报社已经18个年头了,如今,《河源晚报》迎来了创刊30周年的光辉时刻,作为报社的一员,我的心中满是感慨。
18年来,我见证了报社在经营之路上的诸多挑战与突破。从最初艰难拓展客户,到逐步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从精心策划一个个营销活动,到活动圆满成功,为报社带来收益与知名度,每一步都凝聚着全体晚报人的心血与智慧。作为经营团队的一员,我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收获。
在这30年里,《河源晚报》始终坚守本土,关注民生百态。我们报道城市变迁,也在经营中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它是河源市民生活的记录者,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经营团队也努力在商业运营与文化传播之间寻找平衡,让优质的广告资源与精彩的新闻内容相得益彰。在新媒体浪潮的冲击下,《河源晚报》积极转型,我们也不断学习新的营销理念,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力求让报社在新时代依然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些年,我与报社一同成长。她给予了我成长的平台,让我从一个青涩的从业者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经营能手。未来,我愿继续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耕耘,与《河源晚报》携手迈向更璀璨的明天,相信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河源晚报》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继续在河源这片土地上传递信息、服务大众、引领文化风尚。
与《河源晚报》共同成长
杨艳群
2025年1月5日,《河源晚报》迎来了创刊30周年的重要时刻,回望自己与《河源晚报》共同走过的岁月,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自豪。
虽然不是采编一线工作人员,但身为报社财务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每天与数字和账目打交道,需要保持高度的准确性和警觉性。这份工作不仅要求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持续学习。这份工作,虽然琐碎,但却意义重大。
时光荏苒,我已经在《河源晚报》度过了十二个春秋。这段旅程中,《河源晚报》不仅是我职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我心灵与时代共舞的桥梁,我为能成为晚报的一员而自豪。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总结、反省,不断地鞭策自己、加强学习,适应时代和单位的发展,与《河源晚报》共同成长。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