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雨露”润心田 有趣又有料 我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专家讲解的护肾饮食‘三低一控’原则,简单实用!”“我是一名透析患者,专家详细检查了我的血管通路,还教了我日常护理方法,真的很专业!”“之前对血管通路的护理不太了解,听了医生的讲解,才知道日常护理这么重要,以后一定更加注意!”……在日前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举行的“世界肾脏日”线下义诊及科普讲座活动中,现场不少市民如是说。

科技引领,科普为民。近日,河源市科技局为新上榜“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名单的包括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科普教育基地在内的5家省科普教育基地授牌。近年来,市科技局高度落实科普科创两翼论,深度谋划,高位推进科普工作,2024年,市科技局局长韦锐辉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25年,在推进省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认定工作中又实现了新的突破,5家首次申报单位凭借自身在科普工作方面的突出优势和特色均成功认定。据市科技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市推动“科技特派员之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平台建设,全市目前共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3个、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6家,省级中小学校园科学馆(室)9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65个。


同学们在黄花庄园茶文化研学基地采摘茶叶。

“科普矩阵”有温度有深度

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宣传如火如荼。“春天祛湿就喝这碗汤!”“孕妇学校开课啦!准妈妈、准爸爸修炼手册第一章”……该科普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并发布大量原创科普内容,构建起线上线下紧密联动的科普矩阵,让健康知识打破时空限制,触达每一位民众。“孕妇学校”以线上+线下同步学习方式授课,准妈妈、准爸爸们现场现学、提前体验,气氛愉悦,获益多多。线上观看的准妈妈、准爸爸高达1482人次。“科普宣传要有深度,更要有温度。”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副院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国栋看来,应当采取公众易于接触、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把晦涩的专业术语转化为大白话,用通俗语言、生动比喻解释复杂原理,如将基因比作生命的“密码”,让公众“秒懂”。

近年来,暨南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河人民医院)科普教育基地积极组织临床权威专家与护理精英,围绕疾病防治、慢性病管理、癌症早期筛查、健康饮食搭配、中医理论精髓、急救技能实操、妇幼保健等大众关切的健康主题,持续开展“健康进社区、进企业”系列公益活动,将专业的健康知识送到群众身边,有力推动河源地区医学科普与公众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接下来,将进一步整合现有医疗资源,充分发挥省重点实验室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力优化科普设施,完善科普工作机制,同时加强与社区、学校等单位的深度合作,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教育网络,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科普“玩跨界”更精彩

此次一同上榜“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25-2029年)”名单的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则是另一番红火景象。随着研学游的兴起,不少学生通过“望、闻、问、切、寻”五种充满趣味的方式,亲身体验工业科技的魅力与传统人文美食的韵味,趣味十足的航天科普活动让不少学生兴趣倍增。东莞市博雅学校肖同学留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让我们在文字中领略世界的万千气象,而行路则让我们亲身去触摸,去感受那些书本中的知识。就如同客家的酿豆腐,只有真正走进它的制作过程,品尝它的美味,才能深深理解它所承载的客家文化与情感。”


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吸引了广大学子踊跃参与。

春日好出游!不少游客探访河源国家高新区最美赏花线路,白鹭岛公园-河源国家高新区图书馆-江滩公园-滨水公园-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乔丰智能制造科普教育研学基地。这条赏花线路中,乔丰智能制造科普教育研学基地也是这次上榜的全省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由乔丰科技实业(河源)有限公司建立运营,总面积超过1.2万平方米,包括透明式生产线参观、产品展厅、3D打印基地、3D打印设计与制作体验中心、开放式工作坊等众多教育与文娱设施场所,每批能同时容纳1000名学生参与科教研学实践活动。在该基地举办的FIRST科技挑战赛“乔丰”中国区总决赛中,有来自上海、北京、深圳、杭州、重庆、苏州等全国各地45支队伍500多名中学生参加比赛,吸引了近千位市民现场观赛。

茶“研”观色“趣”实践。

黄花庄园茶文化研学基地这次也被评选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位于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传承、紫金蝉茶产业的亮点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品鉴、茶文化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平台,为广大游客和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科普研学活动。基地科普课程涵盖茶叶知识、茶艺表演、茶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通过展板展示、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参与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深入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茶文化和紫金蝉茶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科普+”成“新风景”

2024年12月,河源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提出要不断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构建“大科普”格局,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稳步提升,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加强社会资源挖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大力发展“科普+产业”“科普+教育”“科普+休闲”等协同模式,打造全域科普产业融合链,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为此,不少科普基地负责人表示,要解锁科普“流量密码”,聚焦公众科普需求,延伸服务触点,充分发挥新技术带来的丰富场景应用和体验优势,推动我市优质科普资源“潮”起来、“燃”起来、“传”起来。

百家鲜客家女奇妙乐园负责人钟顺表示,接下来,公司将为广大学生、游客提供现代工业文明与客家文化完美融合的新奇体验,努力让工业旅游成为高新区“新风景”。目前,乐园23层智慧科技酒店已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将打造成集客房、餐饮、会议、健身房、书吧、科研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高端科技商务酒店,拟规划预约制特色餐厅,利用光影数字营造全方位,多层次且互相衔接的幕影投射影像,将各种动植物、自然景象、超现实虚拟场景等素材进行客家文化元素深度包装,给餐客带来一场声光电沉浸式的用餐体验。

多维联动,共绘科普新蓝图

科普的美好,在于人间烟火的共情,更在于各方力量的温柔托举。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24年12月25日施行,明确提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这一举措犹如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科普爱好者等社会力量注入一针“强心剂”,激发他们积极投身兴办科普企业的热潮,这将有望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体系。也将发挥强大的产业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链协同发展,为科普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就我市而言,科普产业如何借势发力实现融合发展?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各行业、各部门建立科普教育、研学等基地,提高科普服务能力。推动科普教育基地常年向公众开放,组织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同时将借力链接粤港澳科普资源,支持围绕粤港澳与县域科普资源优势互补互惠,丰富多地科普产品需求和供给,实现科普“利民、惠民、智民”,创新打造“科普+研学+旅游”深入探讨合作机制,切实加强科普交流合作,打造区域科普合作平台,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本报记者 张涛

 

 






上一篇:春风执笔绘巾帼画卷 柔肩擎旗绽时代芳华 河源新时代女性在各自岗位展现“她力量”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