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紫金县紫城镇以文创“妙笔”绘就黄花村新风貌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近日,紫金县紫城镇以黄花村风貌提升工程为示范基点,联合广新控股集团、华南农业大学等纵向帮扶单位,以“文化铸魂、产业赋能”为路径,深度挖掘黄花村独特文化资源,通过政企校三方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文创+产业+教育”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为省级典型村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众手齐绘家乡美景。

文创赋能激活 特色产业新引擎

紫城镇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联合广新控股集团提供资金与产业资源支持,启动“百千万工程”美丽乡村示范区风貌提升项目,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组建筑梦乡绘实践突击队伍,以墙绘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综合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助力+高校智库”的联动模式。三方聚焦黄花村茶文化、长寿文化及非遗资源,制定“一村一策”提升方案,通过文化IP打造、公共空间改造、产业融合发展等举措,推动乡村从“环境美”向“内涵美”转型。

紫城镇黄花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元素,系统梳理村庄自然人文肌理,细化“一地一策”提升方案,以“文化上墙、场景活化”为抓手,将艺术创作融入乡村肌理。在黄花河堤文化长廊旁,一幅幅描绘客家美食的墙绘正逐渐成型:竹编蒸笼里升腾的热气裹挟着龙篱盐味饭的醇香,木甑中金黄的酿鸭饭泛着油光。画师们用细腻笔触还原了紫金特色风味美食样板,连墙角点缀的蒜头、辣椒等农作元素都暗合“五味调和”的农耕智慧,能让往来村民与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舌尖与文化的双重浸润。

黄花小学的外墙则化身“希望的田野”——垂坠饱满的百香果与紫玉米在晨光中摇曳生姿,画中孩子们背着书包穿梭于“香银针”稻田,脚边散落的番客屋剪影与足球相映成趣,既呈现了“春种一粒粟”的农耕图景,又融入了崇文重教、强体健魄的客家精神内核。这种“一墙一故事、一景一传承”的创意表达,为研学旅游、农耕体验等新业态培育注入持久动能。

墙绘美景催生 农文旅融合新业态

紫城镇创新打造“视觉标识+文化场景+体验空间”三位一体的农文旅融合新模式,为省级典型村培育发展新业态注入鲜活动能。一方面,强化产业项目联合驱动。黄花村将河堤文化长廊融入到典型村产业项目规划图景中,以亮色墙绘打造兼具艺术性与互动性的新地标,并串联生态水果采摘园、航天丝苗米基地、九龄酒坊、番客屋民俗驿站等已有景点,串点成线,串线成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增设网红新型打卡点,助力典型村增收致富。另一方面,创新赋能研学实践基地矩阵。在已有“黄花庄园”研学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黄花小学旧址及周边区域,邀请“双百行动”相关高校组建暑期实践团队,在美化乡村的同时,将黄花村打造成沉浸式文化教育的“活教材”和“实景课堂”,为游客和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墙绘文化科普研学活动,实现校企合作共赢。

接下来,紫城镇将持续聚焦“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特色产业发展,与纵向帮扶单位紧密合作,孵化“百千万工程”特色品牌,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增强村域周边带动辐射作用,让乡村发展活力充分涌流,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崭新画卷。

 






上一篇:聚力“百千万” 返乡绘新篇 紫金县开展暑期大学生“返家乡”实践活动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