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紫金县 > 阅读新闻

紫金县构建“四全”政务服务体系,打造“就近好办”标杆样本 为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紫金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聚焦公共服务提升与体制机制改革,以“就近好办”改革为重要抓手,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多头跑、来回跑、异地跑”等问题。通过实施集成服务、模式创新、资源下沉、跨域协同等一系列系统性改革,加快构建起“全期集成、全时响应、全程协同、全域覆盖”的政务服务新体系,有效推动了公共服务提质增效与体制机制优化重塑。这一“四全”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力推动了“百千万工程”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改革领域的落地落实,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注入强劲动能。


群众向工作人员咨询待办事项。

全期集成“一门通办”

围绕“大抓体制机制改革”,紫金县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改革,推动涉企服务从“分散化”向“集成化”转变。紫金县积极整合事项“一门通办”,高标准建设企业服务专区,设置综合受理、增值服务、诉求响应等6类窗口,将企业开办、运营、变更、退出等全链条1195项事项全部纳入,实现“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同时还创新“政企银”联动机制,推出“政务+金融+政策”套餐服务,引入金融机构现场提供融资对接,设立惠企政策专员进行精准解读,推动政策红利直达快享。

紫金县还推行专员伴跑破解审批堵点,组建专业企业服务专员队伍,提前介入项目筹划,量身定制报批方案,对跨部门复杂事项实行全程协调代办,高效破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难点问题。改革以来,专员累计帮办代办企业变更、注销等高频事项1137件,办事时间平均压缩35%,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降低。

全时响应打通“最后一米”

紧扣“大抓公共服务”,紫金县全时域响应需求,创新“视频办+基层代办”融合模式,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靠前”转变。为拓展服务场景在线“视频办”,紫金县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视频办”专区,通过粤商通、粤省事等平台,提供音视频互动、屏幕共享等“手把手”在线导办,实现高频事项“居家可办、异地能办”。该县还组建9支基层帮办代办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服务,累计服务1068人次。

为优化自助服务终端“现场办”,紫金县积极用好“粤智助”政府服务自助机,推动221项简易高频事项下沉镇村,实现“家门口”办成事。改革以来,“视频办”平均为群众节省办事时间2.5小时/次,群众满意度达98%。

全程协同减负增效

为立足“百千万工程”产业振兴要求,紫金县以“全链条一件事”改革为抓手,为产业发展“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推动审批服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蝉茶一件事”集成服务,紫金县围绕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整合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10个部门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协同审批、限时办结”。

紫金县积极强化政策落地与人员培训,开展“蝉茶一件事”专题培训10场,提升窗口人员业务精准度,形成全流程标准化服务清单,推动用地审批、营业执照、种植奖补等政策“一站式”兑现,助力中小茶企和农户减负增效。

全域覆盖融湾入圈

围绕“百千万工程”区域协作部署,紫金县积极构建“跨域通办”服务体系,加快融入大湾区公共服务圈。紫金县拓展通办合作网络,与深圳龙华、广州、惠州等22个地区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商事登记、纳税等4056项事项“跨域通办”,其中新增珠三角地区事项3879项,初步形成“一窗通办多城事”格局。

为健全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紫金县线上依托“跨域通办”“视频办”专区推动“免跑腿”,线下设置“跨域通办”专窗,提供代收代办、无差别受理服务,并同步建立事项联络员兜底机制,确保异地事项“办得成、办得快”。改革以来,跨域通办平均为企业群众节省办事时间2天以上,为促进大湾区产业协同与人才流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上一篇:紫金花朝小戏《家风》要上北京啦 “中华颂”第十五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将于10月27-31日举行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